徽县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侧记

04.12.2014  01:30

沼气点亮新生活

 

 

——徽县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侧记

 


  通讯员 宋博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这是记者近日在徽县农村采访时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无论中午还是傍晚,很少见到有炊烟从各家烟筒升起。

 


  泥阳镇乔王村王满红家,庭院干干净净,厨房整整齐齐。“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生火拧开关,多亏有了沼气池!”刚做完饭的王海云笑呵呵地说。她扭动沼气灶开关做起了示范,“看这火,做起饭多省事,我们再也不愁烟熏火燎了,我家6口人,沼气足够用。”随后,她带记者到房前屋后转了转,“我们家猪圈里的猪粪全流进沼气池,不臭了,再看这边的厕所,改成水冲的,干净多了。”

 


  近年来,徽县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开发和节能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沼气能源项目建设,全县通过在建池数量上求精准、质量上求提高、后续服务上求突破、资金管理上求合理,按期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沼气池15840余座,受益农户近2万户。

 


  “用沼气确实划算。”江洛镇游龙村的李建民介绍说,建沼气池政府补助2300元,家里再也不需要买燃料了,沼渣还可当肥料使,这样一年下来可节省好几千元开支。在徽县像李建民这样的沼气用户已不在少数,做饭、烧水用沼气,既节约了燃料,也使那些曾经令人头疼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实现了更好的利用,运送到田间成了上好的有机肥料。

 


  徽县把沼气池建设做为发展循环农业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沼气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不断延长沼气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沼气在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了全县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沼气“进棚入园”、畜—沼—粮、畜—沼—菜等沼气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沼液、沼渣挖掘生态资源优势,以粮食、蔬菜、特色作物、林果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有机产业,实现了沼气技术与种养技术有机结合,改善减少水污染、土壤结构,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徽县着力提升后续服务管理与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县级沼气技术服务站1个、乡村级沼气服务站52个,使乡村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100%,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沼气管理物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充分发挥沼气后续服务网点作用,网点配置了沼气维修常用部件,指定专人负责抽渣,及时帮助用气农户将沼渣沼液抽出。做好沼气服务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将全县沼气服务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沼气池建设、维修以及气灶维修等技能。

 


  如今,“背靠青山不烧柴,阀门一开香飘来”已成为徽县农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绿色生态的韵律与现代文明的节奏,开始交融在村民的生活中,小小的沼气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而且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了低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