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多措并举助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甘肃徽县网讯 今年以来,徽县依托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提升了产业科技含量,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已覆盖15个乡镇,有20多户生产大户、550多户农民在从事平菇、香菇、黑木耳、鸡腿菇、天麻、猪苓、茯苓等食药用菌生产。2015年全县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82万多袋,天麻、猪苓等200多亩,预计年产量达到70多万公斤、产值达到6675万元。
一是开展了食用菌产业发展调查统计工作。 为切实促进徽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科学分析新形势下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准确掌握产业的发展现状,确保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活动取得实效,5月份由科技部门组织人员开展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工作。通过调查统计,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加大政策扶持。 徽县科技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徽县2015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徽县2015-2017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徽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目前《徽县2015-2017年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徽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正在讨论完善之中。
三是加强食用菌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县上将食用菌建设任务下达乡镇后,科技部门工作及时跟进,食用菌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和合作社和大户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并帮助开展菌场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科技人员采取“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产后销售服务”相结合的技术推广办法,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今年以来,科技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示范基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15次,举办了技术培训班15期,先后培训食用菌种植户共3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000多份、发放实用技术书籍1000多本,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助推食用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科普培训,食用菌技术得到全面推广普及,广大菇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四是建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发展。 今年以来,在榆树、高桥、嘉陵、大河、水阳等乡镇已初步建立了代料黑木耳示范生产基地、代料香菇示范生产基地、科研和菌种繁育基地、代料平菇示范生产基地、猪苓人工栽培示范基地等5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户对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及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可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建立了科技特派员联基地联大户制度。 徽县科技部门抽调得力技术骨干联基地、联大户,长期蹲点及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从实际情况看,这一制度行之有效,既保证了示范基地的正常生产,又以点带面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各项食用菌新技术在全县快速得到推广普及。同时,采取专业技术人员入户指导、扶持建立龙头企业等措施,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及注册商标申报工作,注册商标2个,拓宽了销售市场,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
六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今年以来,为发挥龙头企业和规模和技术示范优势,徽县采取“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十农户”的联合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培育了一批诸如徽县太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三元一公司、徽县青泥河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全县食用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通过搭建院企合作平台,为企业寻找技术依托单位,为其在食用菌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有效促进了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带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七是开展技术创新,提高食用菌技术含量。 徽县科技部门多次召集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徽县太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和西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天水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自主研发的蜜环菌枝条机、高效节能灭菌灶、简易百级超净工作台、钉子眼拍口器、螨害高温闷杀、菌糠发酵饲料制作等新型实用技术,其中“蜜环菌枝条机”荣获陇南市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对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是实施创新引领和项目带动战略。 徽县科技部门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规划编写项目本子,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徽县食用菌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徽县“桑蚕鸡菌沼”立体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徽县高桥猪苓人工栽培速生高产新技术示范推广》等3个项目通过市科技局专家组评审,目前已推荐省科技厅进入项目储备库。(县科技局 张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