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笔

08.04.2015  12:28

  原标题:喜看山乡添新景

  ——徽县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笔

  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漫步田间绿野,蜂蝶飞舞,绿水相依,白墙黛瓦,繁花掩映,一幅美妙的乡村水墨风景画卷,引来了成群的游人游玩嬉戏,流连忘返。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富集的旅游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点燃了徽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梦想。近年来,徽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深入挖掘优势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经济热点,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培植多元投资主体,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衍生产业的功效,使全县乡村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全域统筹,捧出“大盘菜”

  就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大河店乡青泥村就是依靠旅游走上了致富路。这个山大人稀的村子由于交通不便,多年来村民仅能靠种地维持生计。近年来,青泥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大力挖掘青泥古道文化,依托青泥古道修建了观景亭、花园、观光道路等旅游设施,逐步完善了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通过大力宣传推介,一下子把青泥村打造成为融古道文化、秦巴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生态于一体的体验型、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个多年来沉寂的小山村游人如织,不少村民靠开办农家乐,几天就收入上千元,比以前一年挣得都多。

  徽县把农旅结合作为农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深耕农业资源,推进农旅全方位深度融合,加速突破,通过全域规划、资源整合,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地域”的发展格局,把原本零零星星的乡村旅游点连成线、连成片,变成了“大盘菜”,引导农村走上一条乡域景区化、乡村景点化、农户景观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去年,徽县共接待游客8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旅游市场的最大亮点。

  提档升级,炒制“精品菜”

  一畦畦盛开的油菜花间,前来赏花、踏青、写生的游客络绎不绝,往昔平静的村庄,一夕间人气爆棚。嘉陵镇田河村村民王改换去年刚刚把自己的二层小楼装修一新,办起了农家乐。“几个房间都已经住满了,一天能赚个几百块吧。”王改换告诉记者。现如今,田河村群众依托境内千年古银杏群落等资源优势,发展以“银杏人家”农家乐接待为主的旅游业,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游客到田河村进行观光度假旅游,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目前,经过整体包装设计,徽县已经基本形成了“田园风光游”、“农业观光游” 、“历史人文游”、“自行车户外游”、“养生健康游”等几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沿线多个村庄、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逐步打响知名度,一批专业村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并陆续投入使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加速融合,不断丰富着乡村游的内涵和外延。

  “过去我们搞乡村游,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挖个鱼塘、建个楼房、请几个婆娘、摆几个麻将’,但这只是最初级的形态。”徽县旅游局局长革文胜说,“要做强做精乡村游,必须深耕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出一系列回归自然而又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而不是搞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立足资源,打造“特色菜”

  每当梅花盛开的季节,徽县睿雄千亩苗木花卉示范园都会举办梅花笔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书画家、摄影爱好者泼墨献艺、赏梅观景,引得许多游人结伴而至。几届梅花笔会举办下来,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成为周边花卉苗木繁育行业发展领先的农业企业。

  从“让农产品走出去”,到“把消费者请进来”,通过乡村游聚拢人气,把特色农产品就地卖出去,实现一产和三产的融合互动发展,徽县在发展乡村游过程中,立足各地的资源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陆续崛起,这种对乡村游的深度多元开发,在徽县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产形态,三产功能”,这种情形在徽县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下一步,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中国苗木之乡的产业特色,以泥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苗木、核桃、畜牧、蔬菜四大产业为基础,实现产业基地与旅游景区叠加统筹建设,将基地变景区、产业变卖点。”徽县农办负责人表示。(作者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