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侧记

16.04.2015  17:22

“抱团”发展地生金

——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侧记

宋 博

  蔬菜合作社、苗木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有什么主导产业,就有什么专业合作社,正是这样的紧密结合,使徽县农业特色产业化逐渐凸显。目前,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多形式、跨地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吸引了一大批农村能人,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之间的逐步衔接,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2个,资产总额11.68亿元,拥有社员6650人,聚集了2.87万农户联手闯市场。

  从没兴趣到我愿意

  4月15日,趁着天晴,徽县江洛镇游龙村村民赵可学开始在翻好的地上育水稻秧苗,不远处,他家的另一块地里,三名背着喷雾器的妇女正在喷洒除草剂。今年66岁的赵可学家里有3亩多地,尽管面积不大,但由于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田地的劳作,对于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吃力。

  “我的这两块地入股到徽县银江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了,种什么、施什么肥,都是合作社安排,我不用管。” 赵可学笑眯眯地说,但在一年多以前,他对土地入股合作社这件事却不怎么感兴趣。“从来没听说过拿自家土地来入股的,合作社负责人第一次提这个事的时候,我觉得不大能理解。”但随着周围的人参与入股的越来越多,并尝到了甜头,赵可学的想法渐渐变了。

  对赵可学来说,入股合作社的2亩多地按每亩800元算的,这就是他的股份,只要他愿意,合作社会优先安排打工,每天70元的工资,到年底,还可以拿到入股地块的分红。“你说,我怎么可能不愿意呢!”赵可学告诉记者。

  如今,在徽县农村,像赵可学一样参加合作社的群众越来越多。赵可学的一席话道出了入社农民的心声:“加入合作社后,我们种地比以前轻松了不少,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合作社都会提供专业服务,省心、省事、更省钱,而且挣的钱也比以前多了。”

  聚沙成塔实现双赢

  走进位于徽县高桥乡黑松村的徽县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宽阔平坦的育苗地里,繁育的苗木长势旺盛,忙碌的农民或修剪树苗,或起挖苗木,或打捆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徽县共邦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土地,每亩向农户交付租金700元,加上农户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户均年收入达2.7万元,是农户自主经营土地纯收入的8倍多。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出租、转让、转包土地的直接收入,还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获得收入。

  最早参加合作社的杨建林告诉记者,他已经入社四年多了,当问起为什么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合作社工作,他这样干脆地回答说:“我把一部分地流转给合作社后,除了租地的收入,还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挣3到4万元,收入一点也不差!”

  在罗共邦看来,农民入股合作社有两大好处:“一是提高了空置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降低了参与市场的风险。二是为合作社开展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真正实现了农民获得了实惠,合作社赢得了效益,产业取得了发展的目标。”

  今年,该合作社又流转土地200亩,村子周围的土地基本都被合作社集中使用,实现土地效益更大化。从春天整地开始,到购买种子、育苗,再到夏季田间浇水、苗木管护,最后到苗木销售,合作社把100多户捆绑起来统一进行。罗共邦说:“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一起闯市场,降低了每户的风险,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以前农户为了经营几亩地,就拴住了两口子,别的活儿也干不好。现在加入了合作社,一个人在家经营就够用,至少一个人可以出去到外面打短工,又多了一份收入。”

  合理引导健康发展

  近年来,徽县根据区域特点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围绕这些产业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的加快,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村经纪人领办型、农民自发兴办型和村级组织领办型等多种发展趋势。在发展合作社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合作社质量的提高,针对农户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明确产权关系,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合机制和盈余分配机制,逐步变无序发展为有序管理,规范运行。

  同时,县上及时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等情况,通过聘请业务专家授课、现场观摩和合作社典型发言,拓宽合作社管理者、辅导员队伍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领导能力,更好地带动社员增收致富。积极引导合作社与各级农技部门、农科院所、技术协会和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组织农民合作社参加了“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活动,多渠道提高合作社增收能力。

  “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单打独斗如一盘散沙,说话没分量,权益难保障。合作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闯市场的信心和实力,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谈起合作社的发展,徽县农牧局负责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