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六举措助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29.07.2016  06:37

近年来,徽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生产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菇、鸡腿菇、天麻、猪苓等十余种食(药)用菌。截止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已覆盖15个乡镇,有20多户生产企业和专业大户、550多户农民在从事食(药)用菌生产。2016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60万袋,年产量将达到120多万公斤,产值将达到2280万元,全县食用菌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建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徽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产后销售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先后在榆树、大河、水阳、栗川、高桥等乡镇建立了科研和菌种繁育、代料黑木耳、代料香菇、代料平菇、猪苓天麻等5个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 积极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单位真正履行职能,落实职责,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抓点办示范,传科技搞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县科技局抽调得力技术骨干,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联基地、联大户,长期蹲点及不定期进行技术辅导,开展科技服务、培训等工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引进、开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科技宣传、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为食用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提高龙头企业科技水平 。为加快全县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根据我县实际,我们起草制定了《徽县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通过县政府出台了食用菌奖励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按照“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打造培育了徽县太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徽县青泥河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徽县永丰专业合作社、徽县兴农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的技术依托单位,在食用菌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水平。

四是开展技术创新,提高食用菌产业技术含量。 县科技局多次召集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技术成果,徽县太康农林科技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和西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天水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灭菌灶、简易百级超净工作台、钉子眼拍口器、螨害高温闷杀、菌糠发酵饲料制作等新型实用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公司研发的《蜜环菌树枝切条机》专利技术和《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栽培创新技术示范》技术成果,分别荣获陇南市技术发明三等奖和陇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徽县清泥河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验花菇保水膜制菌技术,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改进,基本克服了霉菌多、越夏难、烂筒率高的弊端,使南方技术适应了北方气候,花菇品质优等率大幅提高;隆丰公司试验的把出耳后的废料经过密封发酵后喂牛,效果很好,牛很爱吃,不掉膘,没有异常反应,节省了饲料成本;太康公司在木耳生产过程中,对喷水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试验成功了菌棒自动化加湿喷淋技术,攻克了产量低、畸形耳多的问题。

五是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科技人员采取“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产后销售服务”相结合的技术推广办法,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今年以来,科技局组织技术人员实施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采用授课、图片、展示会、现场会等形式向菇农传授新技术,累计在全县范围内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次,培训菇农60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册)。通过科普培训,食用菌技术得到全面推广普及,广大菇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六是助推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徽县太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徽县青泥河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坚持立足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开发,先后从外地引进优质菇种、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发掘食用菌的商业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菌业发展“产供销一条龙”,在长年吸纳群众务工的同时,按照给贫困户无偿技术服务、购买菌棒、自主栽培等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徽县科技局 张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