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互联网+”时代的乡村之变
32岁的王小芳是徽县高桥乡太白村的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你可千万别小瞧了她,她现在可是淘宝网“徽县太白阿芳土特产店”网店的“创客”达人,专卖农特产品。从去年9月开店至今,她的网店销售额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普通农民涉足电子商务,如今在徽县已经不是稀罕事,像王小芳这样的“农家电商”越来越多。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依托乡村原有的传统产业,将各式各样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电商,改变着家乡,也改变着自己,让徽县农村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农民当电商 网上赚大钱
快到端午节了,麻沿河乡屈兰村的蜂农李接虎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自家网店的一笔笔土蜂蜜订单,他要到周边村子里与蜂农联系并发货。李接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专家,去年10月开始触网开店,没想到生意红火得很,仅去年蜂蜜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万元。
同样忙碌的还有伏家镇中坝村的村民郇波。作为两皇冠淘宝店的店主,这个30岁的小伙子从早晨6点起床开始,就一直忙着核桃的取货发货。记者中午见到他时,他还穿着睡衣拿着手机不停地接单,连脸都没来得及洗。“我还不算最忙的,我们村的淘宝大户刘亚飞晚上在被窝里都在接单,他写快递单子手都写麻了!”郇波说。
从2005年起,徽县就有农民开始触网开店,但数量不多,没形成规模。“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回到家乡网上创业,售卖各种各样的产品,由此也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店,并最终形成气候。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徽县开设网店数量达到539家,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总额1.13亿元。
农民成“淘客” 乐享e生活
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徽县原有产业的振兴,也让新兴产业找到了商机,实现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并改变和影响着乡村原有的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了全新的“互联网+各种产业”的电商发展模式。目前,徽县正朝着“一乡一个示范点,一村一品一网点”的目标谋划电商发展新格局,计划培育示范网点40个,以带动苗木、工艺品、土特产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徽县农民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最近,徽县永宁镇永街村村民郭建华就在网上花4599元购买了一台47英寸的三星电视。“价格比实体店里同型号的电视便宜近700元,而且送货上门,方便又实惠!”郭建华乐呵呵地说。作为网购老顾客,42岁的郭建华觉得在网上买东西十分方便。
乡亲们从逛街到逛网店,大河店乡小河村“叶子土特产直销店”的“掌柜”杨叶叶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她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淘宝的热情越来越高了,从去年7月开店,经常有周边农民拿着自己家的鸡蛋、核桃、木耳等农产品到店里寄卖。村民们不仅在网上卖东西,也买东西,从日常用品到食品、农资、家电,各种商品都有人来“淘”,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
主打电商牌 政策来扶持
徽县农村电商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除了农民自发创业外,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培训交流至关重要。
徽县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用好政府推动这一“有形的手”,探索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创业者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网吧变网店、网民变网商”的路子,形成电商创业热潮。坚持依靠行业协会提高发展层次,建立行业自律规则和退出机制。运用新媒体营销推介贫困乡村特色资源、打造电商扶贫名片,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为了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徽县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快徽县电子商务工作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县财政拿出1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此外,加强金融支撑、人才培训、产业培植,支持小微电商企业创业,而且加强了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力争全县15个乡镇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物流配送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