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互联网+”,带领农民走出“富庶的贫困”

14.02.2016  15:56

      央广网 徽县讯 (记者 石玲雯)接单、取货、打包……完成了新年第一笔订单后,“徽县太白阿芳土特产店”店主王小芳在自己的朋友圈记录下了这一幸福时刻。和王小芳一样,如今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搭上了互联网这趟“快车”,依靠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徽县,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木耳、银杏等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但是,由于种植分布零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这里的农特产品长期以来都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境地。守着富庶的物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富庶的贫困”严重制约着当地脱贫的步伐。

      为了破解农特产品有量无市、有质无价的困境,徽县开始把光投向电子商务领域。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徽县用好政府推动这一“有形的手”,探索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协会运作、微媒助力“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创业者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网吧变网店、网民变网商”的路子,形成了电商创业热潮。记者从徽县电子商务中心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开设网店863家,线上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

      今年33岁的王小芳,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2014年,因为机缘巧合,她与“电商”结缘,成为众多“农家电商”中的一员。“以前从来没碰过电脑,对网上卖东西更是一窍不通,开网店一年多,不仅赚了钱,还在和客户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王小芳说。
      从昔日的电脑盲,到现在的“创客”达人,“农家电商”王小芳的蜕变与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培训交流息息相关。

      据了解,为了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徽县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快徽县电子商务工作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县政府每年设立100万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投入保障。此外,加强金融支撑、人才培训、产业培植,支持小微电商企业创业,而且加强了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力争全县15个乡镇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物流配送实现全覆盖。

      “‘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电商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由此也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店。”太白村村主任、电商带头人——“山妹子特产店”店主张曹红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徽县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太白村网店数量已从2014年的2家发展到了8家,去年一年全村网店线上交易额达到15万余元。

      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带动了徽县原有产业的振兴,也让新兴产业找到了商机,实现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并改变和影响着乡村原有的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了全新的“互联网+各种产业”的电商发展模式。目前,徽县正朝着“一乡一个示范点,一村一品一网点”的目标谋划电商发展新格局,计划培育示范网点40个,以带动农林特产、苗木花卉、手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徽县电子商务农特产品交易额的大幅上升,网货供应和销售直接带动全县核桃、银杏、蜂蜜、野山菌等农特产品价格上扬,各网商上门收购农特产品,为农户节省了中间成本,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