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议

22.01.2015  04:13

    强化生命至上的红线意识

    1月21日上午,上海公布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称踩踏事件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报告建议,对包括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黄浦区区长彭崧在内的11名党政干部进行处分。

    @李泓冰:问责如山。然而,处分11位领导干部,并不是事件的终结。“群众自发,政府免责”的思路,在很多地方根深蒂固。“谁组织谁责任”的问责规矩,被诸多法律法规固化,而无人组织的群众聚集活动,仿佛就该无人担责。如果不加警觉,悲剧昨天发生在上海,明天也许还会发生在别处。在如何问责“群众自发”的安全责任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前提下,上海以血的教训首开先例,也向全国敲响警钟:在百姓安全这条底线面前,领导干部没有“免责”一说,必得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和紧张感,强化生命至上的红线意识,强化安全底线思维,强化各级安全责任,才可能做到杜绝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

    犯人买“垃圾专利”减刑,能不了了之?

    媒体报道,包括足协原副主席南勇等不少服刑人员在狱中获得发明专利获得减刑。部分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其网站上明确标明,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发明申请专利减刑服务,“量身定制发明成果”。

    @小蒋:监狱是改造罪犯的场所。但透过贪官想方设法骗取保外就医、一些犯人购买“垃圾专利”获得减刑,足见某些人在监狱里的“悔改效果”。这种耍心眼甚至花钱减刑的犯人回归社会,能否洗心革面令人怀疑。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某些人虽然坐了牢,但在监狱外仍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无论是透过亲属的“活动”,还是通过既有的人脉关系,再或是使用金元开道,反正一些人在绞尽脑汁试图“飞跃牢狱”。“里面的人”想出来,这种心思不难理解,但若是通过猫腻实现,是社会不能接受的。去年有关方面宣布,一些骗取保外就医、监外执行资格者已被重新收监。那么,对于像南勇这种已然引发质疑的“发明减刑”,又该启动怎样的复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