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善举书写大爱与情怀——“中国网事·感动2016”二季度人物群像扫描

23.07.2016  00:47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新媒体专电 题:微言善举书写大爱与情怀——“中国网事·感动2016”二季度人物群像扫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阳 邹明仲 陶虹

  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第二季度网络人物评选,20日结果正式揭晓,网民们用一张张选票投出了触动自己心灵的“草根英雄”。这些人物用生命书写着非凡的事迹,诠释着坚韧的意志,传递着人间的真情。

   守护生命 奉献大爱

  张均萍2013年创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教育践行基地,三年来,她没有收取一分钱,请老师教授学生国学经典、古琴、剪纸、书法等课程,帮助20多个曾经叛逆、自闭的孩子,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少年。她说:“我也是母亲,在我看来孩子没有好坏,我会无条件地爱他们。

  湖北大雨如注的一天,工人被埋坑道,消防员蔡伟冒着塌方的危险跳入坑道中,俯身徒手挖泥,手掌划破了、指甲磨烂了,却不管不顾,只为争分夺秒救出被困人员。双手是泥,血迹斑斑,却无怨无悔。一个“刨土哥”的背后,正是无数消防官兵在一次次救援、一次次抢险中忘我付出的缩影。

  南阳市卧龙区光武街道西华村居民小区的一栋三层民房,今年5月18日凌晨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住在一楼的妻子、一双儿女、两名小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并让10多名住户脱离险境,除自己被重度烧伤、成了“炭人”外,无一人伤亡。

  彭云松从35岁开始陆续领回了6个孤儿,这些孩子们姓氏不同、身世迥异,在他们无依无靠、流浪街头时,彭云松给了他们一个家。不同姓氏的7个人,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回想起当年的点滴,彭云松说:“我没法子看着孩子们受冷挨饿,把他们带回家是我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从没后悔过。

  张均萍、蔡伟、王锋、彭云松在用行动告诉社会,守护生命不拘泥于形式,关爱他人可以从身边开始。

   平凡质朴 播撒温暖

  山西大宁县“80后”村医贺星龙,他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村医,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6年。这么多年来,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6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

  足以绕地球十圈的行医路上,他骑着摩托车穿行在黄土高原的沟沟梁梁,奔走在黄河两岸的山村窑洞。

  “90后”女孩杨敏,出生在湖南永州大山里,小儿麻痹症让她只能以蹲姿行走,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隔壁县城。初中毕业后,她毅然回到山村小学,继承了父母的教书事业。她自嘲“井底之蛙”,却通过100多篇网帖吸引了50多名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来山里支教。

  罗相军7岁时,由于意外触碰高压电,永远失去了双臂。可他学会了用脚吃饭、穿衣、写字、缝衣服,还用双肩、双脚开垦出近3亩桃林。他被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2岁的“高龄”从零开始学习舞蹈,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成为了一名“无臂舞者”。

  同为普通人,却因为做出了不平常的事而获得众人的敬意,贺星龙、杨敏、罗相军是我们身边一个个不起眼的同行者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坚持,才多了一份莫名的温暖。

   坚韧不拔 铸就非凡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健得知,曾经的战友彝族人阿西生活贫困,急需帮助。为此,他不远万里赶赴大凉山,发现包括阿西在内的达洛村绝大部分村民生活条件艰难。面对此情此景,马健选择用相机记录下眼中的一切,让外界知道达洛村村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他的镜头和媒体用平凡的足迹报道,众多爱心单位和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为彝族同胞提供帮助。

  吴荣纪,江苏泰州高港邮政局邮递员。多年来,她为甘肃贫困地区学校儿童捐助爱心水壶,为贵州贫困山区儿童捐助学费,为姜堰白血病儿童涵涵募捐治疗费……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温暖他人、诠释良知、传递善良;她以爱传爱,以善扬善,用灵魂深处的光辉照亮他人前行的方向。

  杭州协警礼为奇,2016年4月21日首先发现市内一主干道路面出现一条裂缝,他立即与同事一起管控路口、疏导交通。原本要从塌方现场经过的车辆被及时制止,无人受伤。几天后,抓拍的视频被放到社交媒体上,不到一天点击量达到300多万,礼为奇成为全球“网红”。

  普通的人也能做成伟大的事,不仅如此,还会造福身边的人,顶起一片天,生活给他们千万条舒适的路,像马健、吴荣纪、礼为奇一样的人们却选择最艰险却最无悔的那条。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