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启动自媒体计划 提供广告分成圈地自媒体资源

13.06.2014  11:53

  旧的媒体日薄西山,新的媒体百舸争流,互联网对组织的摧毁与重构,一刻也未曾停下。

  中国兰州网6月13日消息   旧的媒体日薄西山,新的媒体百舸争流,互联网对组织的摧毁与重构,一刻也未曾停下。

  岁月悠久的审查制度和信手拈来的信息管制,是催生自媒体的环境因素,所谓的博客盛世,其实是反映了用户对于订制信息的需求,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为了摆脱注定是经过粉饰之后的真相,人们愿意承受自由传播中难免参杂不实的代价。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Web 2.0在中美两国的爆发时间相近无几,但是其背后的信息平权倾向却差异巨大:在美国,即使Facebook、Twitter等流行社交网络先后崛起,但是Blogspot、Wordpress等博客服务却依然火热,不同功能的网络产品之间虽有用户流动,却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但是中国的情况则全然不同,微博成长起来之后,几乎是将博客完全掏空,用户对于统一的平台的迷恋,使得整个信息生态的新陈代谢尤为迅速,此消彼长,你死我活。

  而在本不新鲜的背景下,自媒体的概念真正得到全面鼓吹,则是有赖于商业化因素的强劲注入。

  微博对草根大号的造福,和微信对意见领袖的回报,让自媒体首次较为普遍的产生了商业价值——前段时间,甚至有VC专门针对某个微信公众帐号给予估值并投资的案例——就像一条地铁线路就能盘活沿途经济的原理,这种生产与市场的双向激励,是将自媒体抬至如日中天的催化剂。

  新浪微博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以来其实都十分尴尬。在微博发展前期,为了在这个名副其实的“全民社区”中填充内容,新浪微博间接扶持了一批具有强大采编能力的草根大号,这种策略甚至将依葫芦画瓢的腾讯微博也带到了沟里——腾讯微博曾经拉拢了一批以站长为主的活跃微博用户,差点将微博做成传销平台(有兴趣的,可以搜索“V5推推”)——后来,基于插播广告模式的草根大号,成就了少许微博营销公司(当然现在它们大多死掉了),而新浪微博作为提供场地的平台,则被撂在一边,基本上没有获得多少收益,

  大概是受微博的社会化属性影响,一切违背“短、频、快”原则的内容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支持,最典型的,就是长微博,这个衍生产品比较诡异,从产品形态上而言,它是不折不扣的时代倒退的产物,但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其便捷、可预期等特性又满足了重型内容的传播,填补了微博在深度沟通中的短板。

  而当新浪微博决定以官方身份推出“正品”长微博工具并将其突出显示到发布框面板下方时,正是其对自媒体的态度急转直上的时期。与此同时,名为“微博自媒体”的运营项目也被公开,新浪微博首次明确表态,要在扶持自媒体作者的工作上做文章。更加长远一点,新浪微博还将与UC、360合资成立自媒体公司,将项目独立出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