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向西开放 探寻新常态下甘肃新的增长点
中国兰州网2月2日消息 经济“新常态”下,西部省份甘肃如何寻找新驱动力?记者了解到,循环经济、向西开放、科技创新,成为甘肃省的3个潜在增长点。
循环经济
2014年之前的十年,甘肃省第二产业产值一直居三大产业之首。减少能耗、提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成为调结构的最优选择之一。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来,甘肃省累计建成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同时进行,电解铝液直接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铜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5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甘肃将从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入手,努力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据了解,2015年甘肃将巩固提升已建成的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建成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等6个基地,完成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并建成5条产业链。
向西开放
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甘肃省于2014年5月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等6项工程顺势提出。
2014年,甘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18.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由2013年的18%提高到23%。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的“甘肃特色商品展示展销会”之机,甘肃企业签约经贸合作项目83个,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
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今年甘肃省重点抓的十项工作之一。甘肃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甘肃省将继续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增长15%。支持企业扩大紧缺资源的进口。同时要拓展劳务合作渠道,建立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的劳务输转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