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引发热议

10.07.2014  13:18

    新华网甘肃频道7月10日电(记者王博)近日,由西北师大文学院、传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汉学院、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西北军事文学》杂志社、《丝绸之路》杂志社、《人才》周刊等单位举办的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在西北师大举行,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大、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省农业大学、甘肃省委党校等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甘肃省部分作家、评论家对小说反响的知识分子话题、中国文化命运问题、中国人的信仰问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朱卫国、彭金山、张明廉、马步升、王为群、刘青汉、冯玉雷、杨光祖、尔雅、韩伟、索木东、唐翰存等四十多位学者、作家和一百多位研究生、本科生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研讨。著名评论家雷达通过视频参与了研讨。

    继承启蒙传统

    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荒原问道》是一部有着鲜明启蒙色彩的知识分子小说,这样的小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就很少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小说了,恰恰相反,在文化转型、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有深度、有锐度的小说。它会不断地提醒我们思考,知识分子在今天应当如何存在,我们的社会往何处去。在雷达看来,徐兆寿是中国文坛的另类作家,他的《荒原问道》是一部值得文坛和社会关注的力作。

    著名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马步升认为,在当代文学中,《荒原问道》这样的小说很独特,类似于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它们涉足的都是人的精神性问题。这种小说在德国小说中常见,如黑塞的《荒原狼》等。

    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孙强也认为,《荒原问道》涉及的问题很大,这是一部在长度、厚度、深度上都值得肯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将西部文学带向一个新的美学之境。

    直击时代文化命题

    著名诗人、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原西北师大文史学院院长彭金山认为,这是徐兆寿的转型之作,但仍然是直击时代生活的小说。他说,徐兆寿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直背负着知识分子的使命,一直在思考时代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中的最大问题来书写。

    著名评论家、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光祖也认为,这是徐兆寿在创作“非常系列”长篇小说之后的一大转型。之前徐兆寿所关注的是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问题,多属于“问题小说”。此次转型在题材上有点类似托马斯•曼的《魔山》,但它切中的是中国当下的文化问题,思考的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社会文化目前就处于一个“荒原”的境况,中国人怎么办?中华文化怎么办?这都是非常巨大而迫切的问题。而我们目前的物质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成为文化主流,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人们过多地沉溺于肉体的狂欢,而忘记了灵魂的救赎。这个时候,《荒原问道》的出版,直击痼弊,颇有振聋发聩之作用。《荒原问道》,无论艺术水平,还是思想冲击力,都是他前此作品的大超越,呈现了作家多年潜伏所获得的高度和深度,是一种优秀的钙质书写。相信它的面世,一定会获得比《非常日记》更大的社会反响,对迷茫中行进的人,也是一种精神鼓舞,和一次难得的反思机会。

    让人沉思的一部小说

    青年作家聂中民说,对于他们这样一些在精神上处于荒原的青年来说,这部作品无疑会把他们带入深刻的思考。人到底该怎样活着?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都是这部作品一直在不断地催促人思考的问题。

    西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赵洪星说,这是一部让人痛苦和压抑的作品,它让人思考得太多太多。他觉得这是一部需要多次去阅读才能读懂的作品。

    朱卫国教授则认为,这是一部让前几代人深思的作品,因为小说将194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历史大事件都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分子在这些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深思?这些都是催人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