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清除幼儿园里的“灰太狼老师”

11.06.2015  12:11

摔打、喂药、猥亵,幼儿园中的虐童事件近年来屡见报端。近日,一起“针扎”事件又引发强烈关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一所民办幼儿园多名家长称,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用针状物扎上,目前涉事老师已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而据统计,首都北京一年已发生6起类似事件,昌平也有孩子“身上有近十个针孔”。

孩子是天使,孩子是未来。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对孩子们的伤害都为文明社会所不容。我们相信,警方定会查明真相,有关部门定会严肃问责,这是对孩子、对家长必须做出的负责交代。仅对个案来说,其中可能有老师的情绪、心理、人品问题,也有教育主管部门疏于督导的责任。对此要遇到一起、严查一起。

但,于个案之外,存在更为广阔的反思余地。比如,这几起个案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原因何在?一个直观的理由是,公立幼儿园老师薪资由财政供养,不存在利益冲突,没必要采取喂药等方式提高幼儿出勤率,相对的个体素养也较高。那么需要追问的就是,在财政收入日渐丰腴的当下,为何不能多办些公立园?

再者,私人资本本身无所谓邪恶,民办公助、或者外资幼儿园,也是大都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这些新事物,相关部门在幼师资格、日常监管方面,往往存在疏漏,甚至有无证上岗、无资格执教的状况。有时候,教育主管者们好大喜功,为了辖区内多办园、多收孩子,不惜睁一眼闭一眼,放低门槛。

殊不知,这门槛一降,多少“灰太狼”便会纵身跃入!也正因此,公立园、口碑好的私立园都“一票难求”。有的家长不惜重金、托关系走后门,就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安心的幼儿园。于是幼儿园的行业格局,既背离了公有制的公益性,也没有体现市场经济的活力,走向了如今的尴尬局面。令人痛心不已。

亡羊补牢,总还不算晚。一方面,财政要加大投入,幼儿园尽管属于非义务教育,可也要体现公益性质。另一方面,对民办的幼儿园,不能只允许办、不愿意管,必须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与准入门槛,抓紧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既处理人、又处理事,对不良记录的老师和幼儿园要及时向社会通报。

只有道德规劝与法治惩戒并重,幼儿园才会区别于一般性的盈利场所,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正乐园。其实,早在清末康有为《大同书》中,便提出了“人人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的儿童公育思想。如何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让公立幼儿园提供更多学位,让私立幼儿园更加遵纪守法、助力公益,还需要法治与市场结合起来,踩下儿童安全的油门,尽快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