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全省农办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 农村“三变”改革专题培训会发言摘登
为切实提高实施我省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三变”改革工作有力有序开展,10月26日至27日,由省委农工办举办的全省农办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专题培训会在兰州举行,全省各市州县区农工办主任等100多名农村工作干部参加专题培训。培训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和我省关于农村“三变”改革指导意见为培训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学习了省委书记林铎对全省“三变”改革工作的批示精神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讨论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等省直部门从农村“三变”改革相关政策措施、贫困户“农民变股东”相关措施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辅导培训。现将培训会发言摘要刊登。
发挥“三农”保险在“三变”改革中的风险保障作用
甘肃保监局
“三变”改革面临产业选择、生产经营等风险,寻找有效化解渠道可以支持服务改革,而保险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三农”保险可以为“三变”改革兜底风险。“三变”改革离不开资金支持,“贷得到、还得上”是关键。信贷保证保险具有融资增信、兜底资金风险作用,“政府+保险+银行+龙头企业”“保险+两权抵押”“保险+担保”等组合贷款方式,一方面帮助生产者增信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兜底信贷资金风险。“有恒产者,有恒心”,资源变资产要确保资产保值安全。财产保险能够兜底资源资产损失风险,为各类资源资产编织损失保障网,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资产保值增值。“三变”改革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险为改革受益者提供民生保障。个人意外险、乡村旅游综合意外险、农村小额人身险、健康险、养老险等能够兜底农户、经营者和农村“三支力量”的人身意外风险,为他们提供相伴相随的民生保险保障。
“三农”保险助推“三变”改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开办特色农业保险,支持“三变”产业发展。开展“一市一品、一县一品”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各级财政支持开发,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的机制,鼓励各地开展“三变”产业需求的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农业保险。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天气指数等创新型保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差异化、能对路的保险服务。
二是发挥保险增信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保险+”融资渠道,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范围,通过多个金融工具、多种组合形式为“三变”经营者提供融资、风险补偿等“一揽子”实惠。
三是发展“三变”财产保险,提供资源资产损失风险保障。为“三变”经营者量身设计保险产品,为其提供“资源变资产”所需的房屋、林地、生产设备等一揽子资源资产类损失风险保险服务。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农民股东”保障水平。开展保障“三变”参与各方的个人意外、乡村旅游综合意外、健康、大病、养老等民生保险,兜底农户疾病和意外风险。
五是统筹政策资源,优先倾斜“三变”改革。引导保险机构服务网点、产品开发、人财物资源向“三变”倾斜。协调财政、扶贫等部门在政策指导、工作推动、数据共享等方面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三变”服务工作。
抓住农村“三变”改革重大机遇 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坚持“生态为先、保护为重、乡土为根、农业为基、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动“三变”改革,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促进乡村生产发展、生态优化、生活富裕,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产业和惠农富民产业。
首先,围绕村镇变景区,完善基础,丰富业态。坚持依靠“三农”、服务“三农”,用建设景区的理念建设农村,用经营旅游的思路经营农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的标准,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改善乡村基础条件,配套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努力提高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丰富性和舒适性。支持农村、农民盘活农房农具、农田农地、农水农树等各类资源,依托高山、大漠、森林、草原、梯田、山泉、峡谷、果园、茶园、菜园等特色资源,活化古街区、古乡镇、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址遗产,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其次,围绕农舍变旅馆,突出特色,优化服务。充分考虑本地区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强化顶层设计,选择适宜模式,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打好田园牌、民俗牌、生态牌,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持各地盘活空置农房、废弃校舍等闲置集体资产,打造一批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民宿、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集群。加快完善全省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定级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
最后,围绕农民变导游,加强培训,增添活力。组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整合高校专家和行业精英力量,提供项目策划、创业辅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精致化、主题化方向发展。各级农业、人力社保、旅游、扶贫等部门围绕“以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目标,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乡村旅游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开展市场营销的水平,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导游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中共白银市委 白银市人民政府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一个突破口。白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脱贫攻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的重要手段,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变”改革工作部署,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是专题研究部署。全省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后,白银市委、市政府率先行动,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会议精神,分析形势任务,研究工作部署。确定全市农村“三变”改革总体按照试点—推开—巩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今年11月之前完成前期准备、启动试点工作、出台实施意见,以景泰县为省级试点县,其他县区同步开展试点,各县区分别确定30%的乡镇、各乡镇确定具备条件的村开展试点工作,2018年底完成试点,2019年全面推开,2020年全面完成并巩固提升。目前,全市正在调研摸底,以确定试点乡村和承载主体。
二是组织学习宣传。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市部署,组织收看会议、集中学习、专家讲解、学习讨论等各种形式,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农村“三变”改革学习宣传,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深化思想认识。同时组织帮扶工作队和干部职工结合驻村帮扶工作,入户对接进行政策宣传,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解读,为工作全面启动奠定认识基础,营造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正在筹备集中培训和动员部署会,计划近期组织市县分管领导及农办、农牧、财政等主要部门负责人赴六盘水市实地考察学习,同时组织对市县相关工作人员和试点乡村进行专题培训。
三是成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涉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白银市“三变”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农工办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市委农工办、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国土局、市金融办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实行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部门配合、县乡落实和市县领导抓点、相关职能部门包点的推进工作机制。目前,正在从县区、部门后备干部和选调生中考察抽调工作人员。
四是起草实施意见。完成了《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意见》初稿,正在征求各县区各部门意见建议,并吸收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按照“1+N”框架体系,各县区、各部门也在着手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行业配套细则。
五是积极推进清产核资。把清产核资和确权颁证作为“三变”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目前,全市土地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通过省级验收。同时,白银市已率先在省内市州层面开展了农业设施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已发证9305家。
采取五项措施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中共天水市委 天水市人民政府
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三变”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立足实际统筹谋划、靠实责任强力推进,全面启动了天水市“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凝聚改革共识。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省委书记林铎对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批示精神和省长唐仁健讲话精神,坚持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为引擎,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全省视频会议精神,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各县区还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了“三变”改革工作重要意义、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干部群众理解、支持试点工作,主动参与改革。
二是高度重视启动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力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市委书记王锐要求“做好前期宣传、引导工作,向试点地区的干部及农户讲清‘三变’的内容及意义,尤其要讲清分配改革带来的好处。尽快把试点地区的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在全省视频会议之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区迅速落实省、市委的安排部署,积极调研摸底,确定试点范围,启动了前期工作。市直相关部门主动担当,积极配合,合力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三是强力保障组建工作机构。全省视频会议之后,及时组建了“三变”改革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农口及涉农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部,办公室主任由农工部负责同志兼任,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等6单位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有序推动试点工作规范运行。同时,为了保障工作需要,市政府决定市级财政为麦积区、秦安县各安排试点经费100万元,县区财政为试点乡镇安排试点经费10万元。
四是统筹谋划制定试点方案。按照全省视频会议精神,结合天水实际起草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各层面意见,目前已提交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在工作布局上,全市先行选择麦积区、秦安县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其他县区确定1个乡镇同步开展试点。目前,麦积区在17个乡镇各选择2—3个村,秦安县在17个乡镇确定19个村,其他5县区共确定7个乡镇7个村推进试点工作。
五是因地制宜强力有序推进。全市各县区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方式路径,初步探索了一些有效模式。甘谷县充分利用辣椒、苹果产业优势,在果树建园中引入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农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探索实施“三变”改革;秦州区、麦积区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发挥城郊优势,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农民土地、果园、房舍等入股合作经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秦安县探索推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优势主导产业精选、农村电子商务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四项工作机制,打造土地劳动力资源变股金、荒山绿化建园助推精准脱贫、土地流转推动规模经营、乡村旅游带动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因地制宜推进“三变”改革 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中共陇西县委 陇西县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学习和借鉴贵州经验,将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全面推进该项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深刻领会农村“三变”改革科学内涵。一方面,全面领会政策实质。“三变”改革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三变”改革的精髓体现在给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在提升富民产业能力和助推精准扶贫等方面均有较好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今年6月,相关人员赴贵州省就农村“三变”改革实践及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考察学习,重点学习了六盘水市“三变”经验、安顺市“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改革新路径、“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塘约模式、“秀水五股”模式,为推进陇西县“三变”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二是认真借鉴贵州“三变”改革成功模式。贵州“三变”改革成功模式的启示有: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主要是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民,农民自愿将个人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采取政策支持、外来引进、领办创办企业或合作社等形式,由政府指导与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深度融合,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开放化、有序化发展;在确定权利主体方面,始终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原则,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工作要求,注重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三是大胆探索陇西“三变”改革有效途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将部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探索推行“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土地营运型”“服务创收型”和“项目支撑型”六种发展模式。已在9个村投入资金270万元发展以资产经营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在2个村投入资金60万元发展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在7个村投入资金230万元发展以带动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在1个村投入资金30万元发展服务创收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从2018年开始,陇西县将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面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剩余64个贫困村继续通过以上模式扶持,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和水平,争取在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时,实现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在实现土地确权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在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同时,为将土地集中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法组建运作合作社,加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资产股份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章程,规范出资行为,统筹制定盈余分配方案,保障股民权益,实现按股分红,真正实现“农民变股民”。
坚定信心落实举措 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取得实效
中共临泽县委 临泽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临泽县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交易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对盘活农村资产、激发发展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三变”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通过参加全省农村“三变”改革专题培训会,坚定了全县靠改革盘活要素市场、靠改革激活发展动能、靠改革开辟新路增加收入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广泛宣传培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我们党做好改革工作的基础。通过及时汇报,召开不同层面干部会议,再学习、再传达、再提高,形成高位推动改革共识。采取印制《“三变”改革政策措施问答》,宣传外地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搜集整理本县典型事例,对涉及改革事项的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等,重点围绕“三变”改革为什么、变什么、怎么变、谁来变等重点问题,广泛宣传“三变”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途径、措施,大力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调动村级组织、经营主体、广大农户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各级工作人员,尽快掌握熟悉改革政策,提高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创造性,使改革沿着正确轨道推进。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人力,深入到近年来已开展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和重点村及发展势头好、经营效益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调研摸排,全面掌握农村清产核资情况,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着力掌握可变资产、可开发利用资源、可重点扶持的产业基地和经营主体;灵活利用政策措施,推选出“三变”改革潜力镇村,以及各自存在的制约性困难和问题,为精准制定方案,及早开展先行先试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三是尽快制定实施方案。重点理清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县农业、畜牧、林业、财政、国土、金融、扶贫等改革主导单位的职责任务,分工负责抓落实。同时与有关部门衔接,着力探索农业保险、风险防范、经营监管等工作机制,建立及时解决问题的决策机制,尽快制定或明确在总体实施方案之外配套的行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强工作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围绕玉米制种、草畜、特色林果、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围绕七彩丹霞景区开发、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发展戈壁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确定几个重点镇和村,全县确定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先行开展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同时结合2018县委一号文件的出台,制定扶持“三变”改革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好产权交易平台作用,使“三变”改革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取得实效。
结合实际定方案 多措并举抓落实
中共康县县委 康县人民政府
康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培训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全县上下,使农村“三变”改革家喻户晓。还认真学习掌握农村“三变”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提升开展“三变”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借鉴贵州省六盘水市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改革工作试点方案。围绕全县核桃、茶叶、天麻、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选准试点产业、选好试点镇村,使试点既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又有普遍性和可复制性,今后可借鉴推广。其次,试点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限,做到改革试点每项重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使改革试点的每个重点环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二是多措并举抓好工作落实。筹备成立了全县农村“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全新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策要求严、涉及范围广、操作程序多,不是某个部门能独立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相互支持,齐力完成,为此,康县筹备成立全县农村“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好“三变”改革的组织保障,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做好了培训宣传工作,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试点镇村、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周边考察学习农村“三变”改革的先进经验,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学习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提升工作水平。并利用县电视台、微信微博、各级干部群众会议、宣传栏、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广泛深入宣传农村“三变”改革政策,形成了浓厚的改革氛围。做好了协调服务工作,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建立农村“三变”改革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掌握进度,交流经验,协调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在政策、项目、资金、业务等方面,大力支持指导。做好了督查考核工作,建立“半月一检查、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乡镇和部门的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建立完成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完成等多重考核考评机制,确保试点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任务完成。
麦积区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中共麦积区委 麦积区人民政府
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学习考察活动结束后,麦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考察学习交流会,启动了全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了试点镇、试点村,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精心谋划做好“三变”改革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抓实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强、百姓富、生态美。
首先,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在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承包地确权登记发证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界定资产、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掌握。二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三是发展新的经营主体。可以合作社作为股东发起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在此基础上,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经营主体。
其次,着力抓好“五个环节”“两个关键”。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把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合理量化到人、确权到户,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选择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股权设置和股权管理的方式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后,着力完善各项机制。一是规范运营机制,包括资产关系和分红关系,集体经济收益、村民股权收益等关系。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探索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市场融资等,盘活资产兑现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用项目收益扩大再投入。三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加强村级“三资”管理、财务管理,严防集体资产被侵蚀和农民利益受损害;切实解决“谁来变”问题,抓住“主体”这个关键;切实解决“变什么”问题,盯紧“重点”这个根本;切实解决“靠什么来变”问题,用好用活“平台”这个载体;切实解决“怎么来变”问题,明确“路径”这个根本。一方面,做深、做细、做实“三变”改革各项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探索完善“三变”改革体制机制,重点健全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进退机制、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