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高彩霞入选《自然》10位“中国科学之星”

21.06.2016  23:01

6月20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上线了一篇对10位中国科学家的特写。经过反复审议和讨论,《自然》评选出了10位“中国科学之星”,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彩霞研究员入选其中。

高彩霞在温室进行研究工作( Credit :National Geographic)

高彩霞团队关于植物基因基准编辑技术的研究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

高彩霞,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199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学习,师从胡自治先生,获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博士后。1998-2009年丹麦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Research Scientist,课题组长。2009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课题组长,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  农作物基因组定向编辑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农作物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以及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入选的10位中国科学家由《自然》杂志记者和编辑选出。其中有5人来自中科院系统。他们包括,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高彩霞(最先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小麦和大米等农作物上);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吴季(其基础空间科学任务将科学发现放在了中国空间计划的核心位置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希望建造50~100公里环形粒子对撞机接替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7公里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改写了亚洲第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历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被评为推进中国掌握量子信息技术的一颗新星)。

其他入选科学之星的科学家包括清华大学颜宁(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是如何工作的);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在基础神经生物学上的研究和对大脑健康的转化研究提升了中国生物技术);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升了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遵循污染和工业发展规范的力度);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正在领导一支队伍向地球最深处进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秦为稼(帮助揭开南极冰盖的历史)。

自然》编辑理查德·莫纳斯特斯基说:“这10位科学家凸显了中国创新的广度以及对于创新的承诺,中国将继续其强劲的推动力,从而成为科学的领导者。

自然》杂志对高彩霞的特写:

一位基因编辑专家试图通过改进重要农作物来实现自我价值

高彩霞:作物设计师

一开始,植物生物学家高彩霞对使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有些犹豫。这一技术正在横扫全世界的生物学实验室。她的实验室已经使用旧技术实现了82个基因的突变,转用新技术的念头让人畏惧。“一开始,我遇到了一些阻力。”高彩霞说,“然后我们决定: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试试。

在一年的紧张工作后,她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实验室第一个在农作物,特别是小麦和水稻上成功使用了这项简洁的革命性基因编辑技术。(Q. Shan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31,686–688; 2013) “如果我们在基因工程方面获得了任何经验的话,那就是必须灵活行事,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明尼苏达大学的植物生物学家丹尼尔·沃伊塔斯(Daniel Voytas)说,“彩霞就有适应的能力。

高彩霞需要找到将外来基因植入草中的方法。据DLF的研究总监克劳斯·尼尔森(Klaus Nielsen)表示,这项工作非常磨人。许多草类都难以改造,而且每一个物种——或者甚至同一物种内的基因变异型——都有可能需要特殊的生长条件组合。高彩霞以乐观著称,但有些时候,尼尔森也能看出她正备受煎熬。

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到最后,她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其他人都看不到的东西。”尼尔森说,“每一次,她都在做出突破。

在高彩霞任职于DLF公司的12年里,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完成了对几种性状的基因改造,包括控制重要草种的开花时间。但欧洲对基因改造作物的怀疑让她对自己的工作能否走出实验室感到悲观。“让一种作物上市非常困难,到最后,工作本身也无法再激励你了。” 这一点,以及让自己的孩子回到中文和祖国文化环境的愿望让她选择了回国。

在北京,高彩霞解决了小麦基因编辑的难题。小麦的基因工程以高难度著称,部分原因是许多小麦株系都是六倍体。很快,她就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小麦基因工程专家了,沃伊塔斯说。

高彩霞对自己回国的决定感到很满意。中国对资助农业研究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欧洲。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几种用更早的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作物,但在最近,审批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此外,中国也尚未决定如何监管基因编辑作物。

但高彩霞仍然对自己的一些成果进入市场感到乐观。与此同时,她的实验室培育的一种抗病小麦正在被一家美国公司进一步开发。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高彩霞拒绝接受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恐惧。“如果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些人,询问他们(对转基因生物的观点),他们会说一点也不想要转基因生物。我就会停下来教育他们。他们都大感惊讶。

自然》报道链接:

http://www.nature.com/news/science-stars-of-china-1.20113

国内媒体相关报道:

http://culture.ifeng.com/a/20160621/49206602_0.shtml

http://tech.qq.com/a/20160621/025065.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621/c1007-28465113.html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21_364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