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的思考
反腐倡廉,教育为先。警示教育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自全系统反腐倡廉活动开展以来,笔者深受触动,对如何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增强反腐倡廉力度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让自律成为一种觉悟。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是做好党风廉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我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是自觉,最管用的制度是自律。明太祖朱元璋与群臣聊天肯定“畏法度者最快活”的故事蕴含着对“权力”的认识,引人深思。税务干部手中多少会有一点自由裁量权,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决定了不同的未来。秉公用权、积极作为,手中的权力就会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相反,如果以权谋私、用权寻租,看似得了便宜,实则失去了人格与尊严。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幸福与悲哀,权力的滋味悬如霄壤,实则只有一步之遥“只在公私之间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当对“权力”、“公私”这些重点问题想明白后,关键界线厘清楚后,自会做到“常怀敬畏之心,常存责任之念,常思回报之情”。
让历史成为一剂良药。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史以明善恶,示训戒”。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用好历史教育这剂良药,不仅有警示教育作用,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历史思维辩证地看待事物,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深刻总结过去,避免“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轮回悲剧。用历史思维观察事物就不会“夜郎自大”、“一叶蔽目”,就会学着把集体和别人看得重一些,把自己看得轻一些;就会学着把信念和梦想看得重一些,把物欲看得轻一些;就会学着把实绩和民心看得重一些,把虚荣看得轻一些;就会学着把事业和责任看得重一些,把权力看得轻一些。
让道德成为一道底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赋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新的时代内涵。“不知耻者,无所不为。”道德是人们行为处事之前的内心遵守,有道德约束在前,人们就很难做出违背法律的事情。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越高、自律意识越强,违法犯罪的行为就越少,这是德治起到的“治病于未然”的作用。正如吴局长所讲: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基在于干净。个人干净既是党员干部职工的立身之本,也是为税从政的“底线”和政治“生命线”,我们必须自觉做到“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廉字打底、干字当头”;必须注重管好小节、慎重谨慎交友、正确处理亲情、辩证对待金钱,切实算清腐败“七笔账”,使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让监督成为一片阳光。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吴仰东局长在警示教育周活动动员讲话中所提到的典型案例当事人,显然已有想腐、愿腐的主观意愿,但不可否认监督缺位或不到位,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也是不争的事实。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成坏事,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干不成好事。经验再次证明,科学的制度机制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稳定性,要想使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加大公开力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科学机制。作为一名党组成员要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牢、扛实、落实。要自身过硬,树立标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我约束,勇于接受监督,遵纪守规,以身作则,为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立起标杆,以上率下。要从严要求,从严治队,强化纪律规矩的刚性约束,努力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体系,阻断腐败发生的链条,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案件”。要健全制度,强化约束,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寻找制度约束的薄弱点、关键点和盲区,着力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建立起用制度管人、管权、管物的良好机制。
玉门市地税局 冯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