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准扶贫遇到“互联网+”
甘肃,西北内陆贫困省份,区域内绝大多数贫困户生活在农村地区。甘肃也始终将最优质的扶贫攻坚资源倾注在农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彻底改变“望着黄土泪流干”的现实,2015年6月,甘肃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1+17”的精准扶贫系统性工作方案。这套组合拳整合医疗、教育、农牧等所有与扶贫相关的职能部门,针对贫困户“量体裁衣”,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可如何能让“1+17”组合拳真正发挥作用?经缜密论证,甘肃省提出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作为抓手,建立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当“互联网+”遇上精准扶贫,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平台上,点击任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享受政策等全部能够查到
“互联网+”的兴起和30余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积淀之于甘肃,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的相遇,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原来这项工作也搞过,但是比较粗放。干部知道群众家里的大概,很详细的说不上,而将贫困群众大致划分为低保、五保户等,指导群众脱贫致富的针对性并不强。”渭源县县委书记吉秀说。
另一个隐忧是,扶贫政策落实了没有?扶贫成效和进度如何?过去大都采用逐级上报材料了解或是抽查,这不一定能保证所有数据真实可靠。而确保真实也正是政府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2015年6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启动。在设计中,涉及精准扶贫方案的23个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将“1+17”各项政策措施设计成信息采集表,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云平台,每一个贫困百姓的信息都精准锁定;通过完善每一个贫困户相对应的信息,精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
在定西市渭源县,以“精准扶贫——富民产业户级采集表”为例,仅种植业一个子项,就按种植作物分为脱毒马铃薯面积,中药材面积,蔬菜、瓜类面积等,还按种植方式细分为“设施蔬菜面积(大棚、日光温室)”和“其它种植面积”。而“畜牧业”“林果业”“土地流转”“劳务经济”“农村金融”等项目也与“种植业”一样进行了细致区分。
在承接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甘肃省万维公司,技术人员登入平台后,从每个“市州”,再到县、乡、村,最后鼠标停在一个个贫困户上。点击任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情况、子女上学情况、享受政策等全部能够查到。
70多位研发人员、10万名干部参与,417万名贫困人口的信息在平台上核准完善
在这个平台中挂号的贫困人口有417万人,他们遍布陇原大地。要在短时间内精准获取如此庞大的数据,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精准识别出他们,甘肃全省10万名干部参与到数据平台的建档立卡工作中来。
万维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要完成23个行业部门提出的要求,70多位研发人员要同时工作。”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说:“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基础数据的基础上,2015年6月,甘肃省再次围绕农户因灾、因学、因病等致贫原因,打破五保、低保、残疾等界限,严格按程序甄别识别,完成了2014年度417万名扶贫对象的核准完善。”
贫困对象确定后,甘肃省扶贫办将涉及扶贫帮扶的行业部门集中在一起,录制了表格填写的要求,制作成视频放在了平台里。各级干部通过自学,再入户进行摸底填报,确保数据的干净真实和分类的科学有效。
怎样监督扶贫进度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任燕顺告诉记者:“每个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依据农户手中的‘一折通’、户口簿等。”他说,“数据上报后,录入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逐级审核。县直行业部门必须要拿基层数据和每年部门资金下达情况相对比。比如说,今年修路下达了8000万专项资金,修5个村子的路。在数据平台里可以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8000万已经到位,但却只有3个村子修了路,就可能会有问题。
数据会不会出现下级虚报或瞒报?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镇长张军平说:“大数据登记的信息先得过贫困户那一关,登记错了村民不干。有了数据库,领导不用听汇报了,考核可以直接看数据库,扶贫政策全部落实完成了才算是脱贫,贫困户的电话都在上面呢,这个平台让我们感觉到了压力。”
“10月底,一位副省长要去贫困农户家里实地调研,走之前让我们随机选取了312国道附近几户贫困户的信息。”万维公司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各行业部门、市州、各县到乡镇都有自己在平台的登录账号和对应的查看权限,对所辖范围的扶贫工作进展可以全盘掌握。而在这个数据平台里,所有的填报纪录,包括修改纪录都有据可查。
今年年底,甘肃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等部门会按照制定的扶贫考核权重和要求,依据平台里各项数据,以县为单位,对全省各地的扶贫成效进行绩效考核。若没有达到考核目标,当地政府会被追责。
平台既成为贫困户办事的“绿色通道”,也方便不同政府平台间的数据对接
两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让平凉市静宁县双岘乡团庄村村民苏转军数根肋骨折断,颈椎严重受损,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今年8月中旬,苏转军被纳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因病致贫贫困户。9月份他拿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这几年看着乡亲们卖苹果卖得红红火火。很眼红,现在有了这5万元资金,发展果园就有信心了。”苏转军说。
“在过去,贫困户办理贷款需要手续较多,时间较长;现在有了精准扶贫数据平台,贫困户办贷时有了‘绿色通道’。系统里417万贫困户中的任意一户,只要提交申请,便能一次性审核通过。家庭成员相互担保,社员五户联保的担保方式消除了过去的贷款门槛,贷款容易了。”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杨永康说。
随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同政府平台间的数据对接成为新的尝试。甘肃省卫计委是首家主动联系数据平台对接的行业部门。前不久,甘肃省卫计委的新农合报销平台与精准扶贫大数据云平台完成无缝对接。这意味着,精准扶贫平台中的417万贫困户,在医院就医时,刷新农合的报销卡将会自动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简化了报销流程,数据实时同步也方便了资金监管。
“今后,我们的平台建设将结合贫困群众的新需求,对系统不断完善,尤其是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库的互通互联,减少基层工作量,为数据的准确统计提供对比参照。”万维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刘涛说。
记者获悉,截至8月31日,甘肃各地全部完成了大数据平台户级信息的采集工作,采集数据精确覆盖全省13个市州(嘉峪关市除外)、84个县区、1.5万余个行政村。任燕顺说,接下来还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模块功能等,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尽早实现大数据分析的功能。
晚上9点,宕昌县阿坞乡西固村工作队队长黄其全还在辛苦地忙碌着:“现在又到了第三季度采集数据的时候了。”他说,此次采集内容针对的是2015年1月到10月间各部门政策措施落实状况。“每一季度都得更新一次,为的就是准确。”
(渭源县王纲亦对此稿有贡献)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