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同样是权力的任性

31.03.2015  03:24

    有报道说,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却出现了: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现在官员普遍和企业接触少了,很多官员“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害怕做事越多,犯错越多。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背对着背”。

    从“为政不廉”到“当官不为”,看似呈现两个极端的两种行为,却有着共同的根源,那就是官僚主义。而对以权谋私的利益追求无疑是这两种行为的驱动力。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指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问责。

    前不久,新华社的一篇文章说,“为官不为”群体素描可用六字概括:一是“”。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触及利益得罪人,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二是“”。精神状态萎靡,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三是“”。对新常态适应比较慢,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四是“”。搞所谓的“爱惜羽毛”,在一些工作上“避嫌”,该拍的板不拍,该定的砣不定,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五是“”。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还有观望、看看形势再说的错误思想,能拖就拖。六是“”。管得严了就周身不爽,以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现在既不拿好处也不办事,是一种消极对抗。这六个字的概括,折射出的是什么,小马飞刀以为,折射出简政放权还未到位,寻租还有空间。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而“为官不为”,不仅仅是作风病,更是权力在任性,同样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同样会影响我们党和国家的执政之基。因此,对于不办事的官员,还不如早点将其请“出局”,让其彻底“没事干”。小马飞刀以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触及既得利益的深水区改革,让官员对清廉习以为常;完善能者上、庸者让、劣者出、贪者惩的制约与退出制度等。只有这样,处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区间,官员们才能时时自警。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