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前经济形势:三问能源重大工程提速

05.12.2014  23:33

   【看当前经济形势】

  【编者按】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就业形势趋稳,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物价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改革体制机制、推进结构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变化、一项项进步,都显示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使我们既对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又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信心。从今天起,光明日报推出“看当前经济形势”专栏,敬请关注。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今明两年,我国将加速推进一批重大能源工程。新的沿海核电工程将重启,安全如何保证?一批远距离、跨区输电通道加紧建设,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意义?能源安全短板如何破除?

   一问:沿海核电因何重启?安全如何保证?

  “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说到重启核电时,格外强调“最高安全标准”这几个字。

  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世界第一。

  全世界的核电占电能的比重为15%左右,而中国核电占比还不到2%。“核电是稳定、绿色、高能量密度的能源,发展核电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对保障电力供应、保障国家长期的电力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多年来,我国核电运行始终保持良好的业绩,没有发生一级及以上的核安全事件。在建机组比较顺利,工程质量总体良好。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每年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在8台套左右。”刘宝华说。

  刘宝华指出,福岛事故之后,国家采取了果断坚决的安全措施。最近,对核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最高核电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核电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投入、重要的试验手段。”刘宝华指出,“人才对于核电安全非常重要,培养核电高级操作员的成本和培养一个飞行员的成本差不多,要做好人才的培养,选用人才慎之又慎。”

   二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意义有多大?

  向雾霾宣战是“西电东送”新的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告诉记者,目前,淮南至上海、锡林郭勒盟至山东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和宁东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这三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