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康的病人遭遇生病的公共服务

25.11.2015  12:48
原标题:当健康的病人遭遇生病的公共服务

谁来抬我下飞机”的当事人张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下午,南航方面约见了他,向他表达歉意,并表示已经启动调查程序。另据张先生称,昨日首都机场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他,表示要看望一下他,但被他婉拒。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不需要各方的慰问和道歉,他只想了解,一个正常的转运衔接流程是怎样的,以后再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解决?(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起“扶不扶”的公共版。说明摄像头普照大地,也难治“扶不扶”。众目睽睽之下,空乘和医护在病人爬行自救时,竟无一人相扶。舆论无情地发酵,与现场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是张先生遭遇此事的表现,对我们却另有启示:

第一,当空乘与医护为“该谁抬”争执不下时,在理不在势的张先生毅然自己爬下飞机爬上担架。比起有些弱者在强势傲慢面前以死相拼,比起不久前一受伤太婆为争取责任方的担责拒绝救治而丢命,张先生珍惜自己生命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既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事情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而撕裂社会。第二,从电视报道看,受到怠慢并耽搁病情的张先生在事后接受央视电话采访时,语气平和,情绪稳定,表述客观理性。说明张先生相信正义的力量,未打悲情牌。第三,张先生婉拒道歉只想知道流程,为的是以后不再有人重复自己的无奈与痛苦。

当时的张先生是一个病人,但他的行为取向无疑是“健康”的,体现了良好的公民品质。其他人不妨设身处地,当你面对公共服务出现“梗阻”时,能不能冷静地自我“融栓”,在被耽搁病情小肠切除0.8米后,还能够理性地提出有利于公众的诉求。

对比当事人,相关公共服务显然是“生病”了。是道义感冒,还是流程卡壳?张先生“不需要道歉只想知道流程”,为网民纷争作出了理性回答。在复杂紧急的公共场合,各方的规则比道德更重要。事发时两方都不愿出手,事发后双方极力回避追问,说明流程敏感而重要。如果付出了代价还不厘清流程,所有的道歉与慰问,包括最为规范的航空礼仪都可能沦为虚礼。

公共服务无疑还生着其他的“”,要靠自身代谢,也要社会正能量的对冲,但愿再不要付出张先生一样残忍的代价。幸亏他是个有着新闻理想的记者,身病而脑健,还能职业表述这个故事,但愿会推动公共服务真正以人为本,为航空也为医疗重塑出明细管用的行为规则。

文/易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