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人:放开眼界突破自我

28.09.2015  02:01

    “甘肃拥有坚实的文化,是多元众生的文化,犹如敦煌文化,是历史文明的高峰,是值得万世敬仰的。还有来自民间的文化,像‘花儿’就是伟大的印象派诗歌。这些都是很多地域无法比拟的,生活在甘肃的诗人是幸运的。”吉狄马加对甘肃文化赞赏有加。

    9月26日,第二届甘肃诗歌八骏作品研讨会暨中国著名诗人河西走廊精准扶贫文化采风出发仪式在兰举行。此次来兰是吉狄马加第二次来甘肃参加诗歌活动。第一次是2006年9月初,他还在青海工作的时候,应邀参加了由中国诗歌学会、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文学院主办的当代西北诗歌高端论坛暨第三届甘肃诗会。吉狄马加回忆说:“那次活动十分成功,在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通过这次活动,我领略了甘肃诗人的风采。这些年,在致力于打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一国际性诗歌品牌,促进西部诗歌繁荣和文化交流的同时,我一直深切关注着甘肃的诗歌发展。

    甘肃诗歌创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吉狄马加认为,甘肃有着深厚而久远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多样性的风物造就了甘肃诗人丰富的写作生态。甘肃有着良好的诗歌传统,也有着一支优秀的诗歌创作队伍。这些年,甘肃的诗歌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诸如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骏马奖、闻一多诗歌大奖、华文青年诗人奖、《诗刊》青年诗人奖、《十月》诗歌奖、《人民文学》奖和《星星》诗歌奖等一些重要的奖项中,都屡屡见到甘肃诗人的身影。而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几乎每期都有甘肃诗人的作品。尤其是2005年以来,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文学院联合中国作协、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协、《上海文学》和《文学报》等单位和媒体,倾力打造的“甘肃文学八骏”这一系列文学品牌,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和关注。毫无疑问,甘肃文学八骏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曾经享誉文坛的宁夏“三棵树”和河北的“三驾马车”。比如,这次研讨的第二届“甘肃诗歌八骏”,其中既有古马,于贵锋这样的60后中坚力量,又有离离、郭晓琦、包苞、李满强等近年来活跃在全国诗坛的70后诗人,还有李继宗、扎西才让等少数民族诗人。这个品牌的推出,对促进甘肃这个诗歌大省的新跨越、涵养地方文脉、促进地方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央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中,甘肃有着特殊的地位,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吉狄马加说:“时代的号角在召唤,驰骋的平台已搭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甘肃,还是全国诗坛,都将是有才华、有思想的年轻诗人一展身手的好时候。希望他们能以灵动的笔触,写出美好的诗篇!

    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导向要以人民为中心

    吉狄马加还谈到当下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思考繁荣文艺,并给出了政策层面的启示。“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意见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吉狄马加说。

    诗人要以自己的诗作承担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也是介入当下和书写梦想的主要渠道之一。”吉狄马加表示,当今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作为活在当下,写在当下的诗人,应该放开眼界,思考一些更为宏大的主题。譬如人的精神信仰的缺失,人类的精神困境、人和生存环境的关系等此类世界性的命题,诗人要以自己的诗作承担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书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也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伟大作品。

    □记者肖洁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