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总编巴伯专访实录

16.04.2015  13:01

  2015年3月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总编巴伯专访,实录如下。

  李克强:很高兴和巴伯先生再次见面。我们去年见面的时候,世界经济复苏发生了新变化,现在还不断有新变化发生。这次与你见面也表明,中国愿意同已经深度融合的世界经济发生密切联系,也愿意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我们自己的作用。《金融时报》派到中国的记者中文水平很高,如果不见面,很难分辨出来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

  巴伯:李总理,很高兴再次来到北京,继续与您进行“战略性”对话。上次与您见面时我们谈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我们看到,美国、欧洲、英国以及日本央行推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目的是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上次我们对话时您曾经问我,是否认为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结束之时世界经济会面临风险。当时我向您表示,我认为风险是可控的。随着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您是否赞同我这一看法?

  李克强:我目前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在推动量宽政策的时候可能是鱼龙混杂,什么都能够在汪洋大海中生存下来,现在还很难预测一旦量宽政策退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美国最近对于是否加息,虽然没有更多的争论,对加息的时间也不确定。坦率地讲,实施量宽政策是比较容易的,无非是印票子,但是世界金融危机乃至导致经济复苏低迷的结构性问题怎么解决?还是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在这方面不少国家没有迈出大步子。当然,就像病人生病一样,我们先得给他吊水,打抗生素,否则治病的时间可能都没有了,但是总有一天要撤掉激素,撤掉抗生素,让他自己的肌体能够正常恢复。所以我不反对量宽,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进行结构性改革。

  巴伯:我刚刚结束了对东京为期9天的访问,主要考察日本经济采取的一些实验性措施,另外用一个小时采访安倍晋三首相。我想问您的问题是,随着日元和欧元对人民币贬值,您是否担心这会挫伤中国的竞争力,是否会迫使中国采取使人民币贬值的措施?

  李克强:中国一直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扩大人民币双向浮动的区间,完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有小幅贬值,但这不是我们自身造成的,可以说是美元走强造成的。现在人民币总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的水平。我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因为我们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不注重扩大内需,否则中国的经济结构很难得到调整。企业不能仅仅靠或者主要靠人民币贬值来增加出口量,而是应该练“内功”,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质量有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主要经济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我们不愿意看见货币竞相贬值的状态出现,那会出现货币大战,逼着人民币贬值,我觉得这对世界金融体系不是个好结果。最后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进程,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巴伯:能不能借这个机会跟您分享一下我访日期间对日中关系的一个较深印象。这是来自日本最高层的信息。我曾多次有机会采访日本领导人,他们传递的信息是日中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他们特别提到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跟日本首相安倍的会见。您是否赞同他们关于日中关系已经有所改善的想法?这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问题?在今年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以及日本首相将发表有关谈话的时候,两国关系是否会再次出现问题?

  李克强:中日关系目前还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双方有改善的愿望,但是改善要有基础,这个基础的根子还是怎么正确认识二战这段历史,怎么能够汲取这段历史教训,不让战争重演。你在日本的时候也许听到一些人说,战争都过去70年了,跟现在也没什么关系,都是前人的事情,中国怎么老是揪住不放?这不是中方要揪住不放,而是历史不能忘记。70年来人类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记取了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