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中药资源是我省的特色优势资源,但多年来存在“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省科技厅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中药产业的布署,针对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引导开展特色道地中药研究,加快中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升中药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近来,通过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协调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道地中药资源开发铺路搭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得到提升。
持续支持利用特色资源的中药新药开发。以发挥特色道地中药资源优势为主线,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计划项目为载体,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重点开展与我省特有的当归、党参、黄芪、柴胡和甘草等大宗中药资源结合紧密的新产品和藏药新产品的研发;开发具有市场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高效、质量可控的生物医药产品,开展甘肃道地药材的深度系统研究,进行原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农药等综合开发,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中药产品。“十二五”以来,实施中药重大研发项目23项,支持经费3285万元。
布局科技创新支持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全链条布局中药科技创新,整合优势科研力量,支持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储运、检测技术的开发研究,一批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中药材有效成分现代提取技术、中药现代检测检验方法、中成药先进加工生产技术、中医医疗诊断先进技术及手段得到突破和提升,加强中药领域具有前瞻性先进技术手段的研究,支持中药研发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中医中药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中医中药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结合度得到加强,一批诊疗指南等公共服务产品得到研发,为我省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支撑。
大力推进中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省科技厅积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新药创制为目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构建符合国际规范、开放共享、具有特色和独立研究开发能力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自“十二五”以来,在中药创新领域,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甘肃)基地”,“十三五”期间,我省中药研发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9个,中药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6个,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具有西部特色的中药现代化区域创新体系,累计投入到建设中药创新平台的科研经费1370万元。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快中药研发国际化步伐。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中药技术开放战略,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中药技术与产品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提供高端中药产品全球性供给。依托甘肃中药大学建立“中药防治慢性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结合科技部实施的“中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大力推进与丝绸之路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通过学术研讨和研发项目合作,就中药行业国际标准与规范制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分享、双方认可的GLP实验室建设、GAP药材基地建设等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合作与交流,增进丝绸之路各国对中药的了解,示范推广传播中药健康技术,加强对话交流与沟通合作,推动甘肃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聚集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社发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支持,提升我省中医领域在全国的科技创新地位。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的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当归、黄芪、大黄等区域特色中药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西北区域红花、沙棘、黄芪等大宗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及其综合利用研究”,国家科研经费支持3854万元。近期,省科技厅组织兰州大学等12个省内外国内优势研发单位共同申报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药现代化大品种开发-党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项目已通过答辩和公示,预计支持经费980万元。
示范中药创新成果带动产业发展惠民效果明显。近5年来,省科技厅坚持面向基层,大力实施民生科技计划,在中药领域全面开展科技惠民工程,依靠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通过在基层示范应用一批中药综合集成技术,优先支持中医适宜技术、地方病防控、低成本医疗、中(藏)药材种植与加工等技术,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使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民众。5年来,共设立省级中药民生科技项目33项,支持经费2480万元;争取中药领域国家科技惠民计划2项,获得国家支持经费2848万元,武威胃癌高发区防控关键技术示范、定西中药材产业示范推广等一批民生项目得到实施,累计惠及群众近389万人,中药创新成果在带动产业发展、惠及民生和助推精准扶贫上发挥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