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纯监察企业行为转为重点监察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监管履职情况 吉林强化地方政府环保责任 综合督察整改任务落实到十几个部门

30.11.2015  16:53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京衢 见习记者赵楠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江北的中石油加油站员工姜涛刚刚送走了一个检查组,心里犯着嘀咕,私下问记者:“这次的环保检查可比以前严多了,怎么回事?

姜涛刚刚送走的这个检查组,是吉林省环保厅会同环境保护部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在松原市开展综合督察的督查组。

监管思路转变

吉林省环保厅提出新的综合督察工作模式,使环境监察思路由过去的督企转为督政,环境监察重点由单纯监察企业行为转为监察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监管履职情况。

今年起,吉林省每年对3~4个市(州)、2~3个县(市、区)进行环境保护综合督察,改变过去环保部门踩刹车、地方决策者却加油门的现象。

综合督查组分别于7月22日至28日在松原市、8月24日至28日在辽源市就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监管、环境风险防范、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进行了督察。

据环境保护部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副主任刘阳明介绍,此次综合督察采取了“集中开展检查、全面梳理问题、确定整改目标、明确责任主体、限期达标复查”的方式进行,将市政府各组成部门作为督察重点对象。

综合督察采取“听、查、看、签、落、验”的方式进行:

听,主要是听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环保工作情况的介绍。

查,主要是查阅反映环境保护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的相关资料,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影像等资料。

看,主要是现场检查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管护情况,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签,就是针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交换整改意见并签订综合督察备忘录。

落,就是建议地方政府落实各有关部门责任,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建议政府常务会对项目资金及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建议向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

验,就是整改工作结束后,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按预期时间适时组织验收,并形成评估(评价)报告。

吉林省环保厅按照备忘录约定的整改内容和整改时限,及时组织开展督办、调度、检查、验收等工作,及时公开检查验收等相关信息。

通过绩效评估,省环保厅对按照规定时限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的,将在重大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将采取通报、约谈、限批等措施,并建议地方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督察规格很高

这次综合督察,人员之多、规格之高是以往督察工作所不可比的——每次督察仅督查组工作人员就达近40人,而此次环境保护督察在市州层面将会同环境保护部东北环保督查中心一同进行督察,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在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这个关键环节上,环境保护部东北环保督查中心主任文毅和吉林省环保厅厅长石国祥与两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对话,当地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反馈会。

在两次综合督察中,辽源市长王立平、松原市主管副市长姜兴华分别代表辽源市和松原市作了表态发言,主动认领督查组反馈的问题,表示要从政府层面对问题的整改落实进行部署和安排。

据了解,松原市政府在督察后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问题的整改,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整改工作,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整改问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以文件形式进行下发。在松原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落实整改任务。

记者跟随督查组检查发现,本次督察除了采取听取汇报、调取资料等方式外,特别注重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的实地检查,有的组还针对具体问题多次深入到同一个现场进行检查。

据了解,督查组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地发现企业和排污单位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和排污单位无法蒙混过关、隐藏问题。

从反馈给松原及辽源两市问题来看,内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信访案件、环境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两市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明确指出了市政府各个被督办部门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政府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既指出了问题,又传导了工作压力。

厘清部门责任

厘清责任,是督察取得实效的关键。在综合督察过程中,督查组直接对地方政府进行问题反馈,提出整改要求,如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这种方式,把问题集中摆在明处,厘清了各个部门责任。

此次综合督察后将整改任务的督察督办落实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未及时完成整改任务的责任追究落实到纪检委监察局;将环境监管责任落实到环保部门;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立项、争取资金落实到发改部门;将落后产能淘汰、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落实到工信部门;将机动车污染防治和老旧车淘汰落实到公安部门;将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和环保部门的经费保障落实到财政部门;将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用地、各类矿山生态恢复落实到国土部门;将建筑扬尘管控落实到住建部门;将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运行管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城区软硬覆盖、道路扬尘管控、供热锅炉改造落实到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将自降解湿地建设、支流河道综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落实到水利部门;将医疗废水的治理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医用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管理落实到卫生部门;将加油站油气治理落实到商务部门;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防治落实到畜牧部门;将环保部门机构和编制问题的解决落实到编制管理部门。

通过厘清责任着手进行整改,从而为地方环保部门增加了行政推力。按照《吉林省环境保护厅综合督察工作方案》要求,吉林省环境综合督察还将向县区层面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