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捐款的面目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丑陋

16.01.2015  05:06

    有报道说,湖南耒阳为了创建园林城市,发文要求全民捐款买树,粗细与级别挂钩,其中一般干部职工每两人捐栽一棵12厘米的(价值400元)。

    小马飞刀以为,强制捐款与乱收费、乱罚款无异。人们往往以为,强制捐款虽然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是这样,强行募得的财物,只要到了有关部门手里,怎么用很难监督约束,一部分用于慈善,另一部分可能挪作他用。就拿耒阳这事来说,有评论说,普通干部职工负责出钱,树木的采购等工作另有专人负责。那么,在树木的采购、运输、种植、养护等诸多环节,能做到公开透明,让所有捐赠者都能进行全程监督吗?略有常识者都知道,现如今城市绿化是个“肥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问题。当本应该体现爱心的无私行为被异化成了某些领导干部捞取政治资本的盛宴,当捐赠结果和款项的流向不透明时,“是捐赠还是敛财”的疑问便会持续地啃噬民众对于慈善的信心。

    所以,小马飞刀告诉大家,强制捐款的本来面目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丑陋。从本质上说,强制捐款其实是一种责任的转嫁,让捐款者承担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民众当然可以为政府分忧,可以参与公益事业,但这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所以一切得凭自觉自愿。公民的法定义务在于照章纳税,将税款交给政府后去监督政府如何公平与正义。

    要想杜绝强制捐款,让权力索捐早日销声匿迹,不仅要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把权力放在笼子里,更为关键的是,应当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让政府的日常行为置身于强有力的聚光灯下。唯有如此,人们才不会为口袋里的几个钱担惊受怕。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