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女侠流传在皋兰的武林传奇

19.09.2015  13:04

  

  讲述人杨佳祺供职西固区地方志办公室《图说西固》主编

  解放后的兰州市老拳师们参加全省武术比赛的合影照片

  甘肃各地武术家演练的情形

  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武术总是和传奇相伴随,一个个武术故事,也就是流传在民间经久不息的传说。

  兰州有个五鬼巷,五鬼巷住着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这人善使一双铁筷子,近能夹苍蝇,远可取人性命,很是厉害,可谁知,他的两个儿子就命丧在他的铁筷子下。这是2011年,我们刊载过的五鬼巷的故事。

  兰州作为西北的交通枢纽,千百年来,无数南来北往的客商,一批批戍守边疆的将士,开创他们人生新境界的同时,也将天南海北的武术带到了兰州,并在这里落地生根,相互交融后,向四方传播。说起兰州的武术,给人们一种精彩纷呈的感觉。清早,在公园、广场走走转转,就能看见各式各样的武术套路,玩枪的、耍剑的、练太极、练八段锦的,说不定其中就隐藏着一位不为人知的武林高手。在兰州,民族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相互交融,兰州体育也呈多元化的态势,各个武术流派都有,有大小洪拳,十二路谭腿、登州锤、九环子等等,然而传播最广泛的则是八门、通备两个拳系。尤其西北武林善使棍、鞭杆。

  清朝末年,在今天皋兰县,出了一个武功绝伦的女侠,她善使一把弹弓,那是百发百中……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弹弓女侠的传奇。

   临终前,杨师傅用一根筷子,传下了绝招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武术,有武术自然就有高人。有高人自然就有传奇,究竟是什么传奇呢?

  清末有位杨师傅,临终前让人拿来一根筷子,给徒弟们演示了鞭杆绝招。筷子演示绝招能行吗?自然能行。这位杨师傅可不简单,人们都称他为“黑虎鞭杆”,可算是一代宗师。杨师傅深得鞭杆精髓,一条鞭杆使开,虎虎生风,力透鞭梢,击中的地方,竟然如同刀劈斧凿一般。鞭杆是西北人出行,随身携带的家什,既能防身,又是生产工具。我曾看过一个资料,天水秦安一带流传的鞭杆套路中有黑虎鞭杆、白虎鞭杆、五虎群羊鞭杆等套路。杨师傅就以善使这种黑虎鞭杆套路而得名。

  杨师傅将绝招传给徒弟们不久就去世了。清末,战乱不断。杨师傅有个徒弟,在乡下以贩运为业。一天,他回家不久,就发现村子周围出现了一群乱兵。这可咋办?只能带着家人躲避了。谁知,乱兵也紧追他们不放。眼看就要追上了,全家人危在旦夕。小伙子心中着急,早已忘了多年苦练的武技。就在这时候,他的妻子大喊一声,你的武功到哪里去了。这时,小伙子才醒悟过来。施展鞭杆,那可是干脆利落,只要沾上就是伤筋断骨,一时间乱兵闻风丧胆,仓皇逃跑了。

  以前,社会信息封闭,交流不畅,很多人对自己经验心得秘不示人。以至于还有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说法。其实,是为了保证独家秘笈所带来的收益。细细想来,也不觉得奇怪。毕竟,绝技相当于金饭碗。

  流传在兰州的八门拳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封手八快,人们俗称封手拳。这种拳讲究一个快字。似乎和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学来的心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相一致了。不过,有人曾做过调查,据说封手八快出自南少林,清末有一位南方来的师爷在甘肃提督府任职。这人痴迷于武术。他看到提督府的一更夫颇有习武潜力。更夫有个外号鹞子客,可见其人功夫不浅。鹞子客从师爷这里学来封手拳。这样封手拳才在兰州落户。

  今天的武术,对于绝大多数练习者来说,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而已。然而,在以前,武术是边塞地区人们生存最基本条件之一。练武不仅能强身,更能壮胆。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武功再高,也怕暗算。

  清末,皋兰忠和镇一带有个王把式,就曾遭遇暗算。

   忽然,一盘酿皮,向王把式迎面飞来

  王把式的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王把式自小喜欢武术,虽然家境困难,但依旧苦练武艺。他是怎么练的呢?据说,这位王把式学的是鹫拳。这种拳对身法要求比较高。先找一个大箩筐,装满粮食,人先站在箩筐边上,慢慢转圈腾挪,等行走如飞时,再逐渐减少箩筐中的粮食。等箩筐空了,才算练成。这还不算,晚上还要将身体团成一团睡在箩筐里。

  这个要求就难了。俗语说,笸箩里睡觉——卑躬屈膝。没有超人的毅力根本无法忍受。到后来,王把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软土地上走过去,竟然留不下痕迹。一来二去,王把式名声大振,有上门拜师学艺的,有前来较量比赛的。见过王把式的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王把式盘坐在热炕上,徒弟们围坐在四周,炕中间的小桌上摆放着各色吃食。就在大家听师傅讲授时,忽然一只黑猫蹿到了桌上,眼看黑猫就要对一桌子吃食下手,只见王把式腾身一跃,将猫抓住,然后在桌子上一点又回来了。这以后,王把式的名声更盛。

  人怕出名,有了名气难免有人不服。不过,堂堂正正上门较量的好说。就怕一些处心积虑的人,这种人往往多在暗处,如同吐着芯子的毒蛇,就等着发出致命的袭击。不幸的是,王把式也遭遇这样一位窥伺者。

  在黄河北的庙滩子一带有个混混,这人一向不务正业,好吃懒做,人称李癞子。李癞子虽然胡吃混喝,但却想一夜成名。他想来想去,就盯上了王把式。王把式名气大,只要把他超过了,自己还怕没有名气。他就处心积虑研究王把式。一来二去,果然被他发现破绽。原来王把式喜欢吃酿皮,尤其喜欢他家附近一家酿皮。于是,李癞子费尽心思混到了这家酿皮店,在里面洗碗端盘子。时间久了,王把式以为他就是酿皮店的伙计,渐渐也就放松了警惕。一天,王把式依旧来店里吃酿皮,李癞子殷勤地将酿皮端了过去,就在王把式接盘子的时候,李癞子忽然翻脸,将盘子向王把式的脸上泼过去。王把式猝不及防酿皮泼到了脸上。这时,王把式明白遭遇了暗算。一拳砸碎桌子扭头而去。

  不过,以暗算使诈扬名的李癞子,也并没有扬名。相反遭到人们指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暗箭总是心底阴暗之辈的武器。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被暗算的武林高手,这位丢的可就不是名了。

   啪一声,弹弓弦断了,形势万分危急

  也是在清末,今日皋兰一带,出了一位女侠客。据说这位女侠是皋兰石洞蔡家河的人。这位女侠,也是自幼习武。这一说起武术,高手总是自幼习武。这没有办法,学武不易,没有童子功,往精里练就难了。

  这位蔡女侠,一身非凡武艺。尤其是善使弹弓。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感到好笑,弹弓算啥绝技。其实,这弹弓用好了就不简单。《水浒》中不还有善使飞蝗石的高手。这两个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弹弓也有用弓发射的。当然,更多的是我们寻常所见的两个岔的弹弓。

  蔡女侠的弹弓很准,五十步内百发百准,中弹者往往应声倒地。拳功手怕棒棒手,棒棒手怕的是石头手,可见,赤手空拳的怕手拿器械的,器械中短的怕长的。所谓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弹弓在冷兵器的年代里算是精确的远程打击武器了。

  蔡女侠家中开了一个客栈,来来往往的客商,听了蔡女侠的大名后,都愿意住到她家的客栈中,因为可以就近得到蔡女侠的保护。时间长了,蔡女侠就承担为过往客商保镖的任务。这本来是好事,可是有人坚决反对。这是断了他们财路。

  原来,蔡家客栈附近有一伙匪徒,这些人守着这条道,一年四季吃喝不愁,可是自从蔡女侠出现后,客商有了保镖,他们吃饭就难了。咋办,匪徒决定除掉蔡女侠,可是他们打不过啊。还没到身前,就被女侠的弹弓打得人仰马翻。无奈之中,匪徒想了一个办法:收买内奸。

  人家说,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这话可是至理名言。果然,匪徒收买了蔡家的一个长工,让她在蔡女侠的弹弓上动动手脚。这个手脚不好动。最后,匪徒们想了谁也想不到的办法。让长工乘着蔡女侠不备,把她的弹弓弦放到火上烤,这样弓弦变脆,失去了弹性,人还轻易发现不了。

  一天,匪徒们在一个叫杨家窑的地方设伏,匪徒蜂拥而至,蔡女侠开弓射弹,就在这时啪的一声弓弦断了。虽然弓弦断了但蔡女侠依旧同匪徒搏斗,最终力竭被杀。

  据说,蔡女侠就葬在杨家窑附近。由于她没有名字,人们称她为蔡女子。一段武林传奇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