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央媒看甘肃)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核城“四〇四”: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

22.02.2021  20:57

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城“四〇四”:隐姓埋名 无怨无悔》,为我们揭秘了这个只有代号的工厂“四〇四”,以及它为我国的“两弹”做出的贡献。

天还没亮,一辆特殊的火车载着满满的乘客准备启程。这趟列车是从嘉峪关开往一个叫低窝铺的地方,一站直达中间不经停。它的目的地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任何标注的地方,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核城”。

在火车上,我们认识了李戈凡,像大多数“核城”员工一样,他是标准的核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是“核城”建设者,尽管从小就生活在“核城”,但他对于404最初的印象都来自爷爷的讲述。

和李戈凡的爷爷一样,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科研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各大核工程基地。由于工作内容严格保密,这些地方往往只拥有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通信地址通常只是“XX市XX号信箱”。在中核404展览馆的这张老照片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今年88岁的孟昭玉老人就是国家选调来“404”的第一批技术人员。

1958年,404厂开始建设,对外称“西北矿山机械厂”。当年的孟昭玉来了后,被组织安排负责热处理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404的展览馆,有一台老式机床,这台机床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核心设备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没有精密数控机床的那个年代,要用这个机床加工出来,看似不太可能。当年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原公浦的身上。

这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加工过程。尺寸合格,大功告成,要是不合格,几十万人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顶着巨大的压力,1964年5月1日凌晨,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为5个月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三年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也取得成功。

如今,63年过去了,“404”已发展成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依然在贡献着“核城”力量。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张萍

编辑:朱     彦

责编:王红岩

主编:李亚军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