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河水心涧流

07.09.2015  11:51

    山,是莽苍苍的山,绿的逼人的眼,挽手并肩傲立的一角总会闪出衔云辽远的天空,惹心独醉。水,是碧粼粼的水,风情万种,顺着峡谷的褶皱款款扭动着婀娜的柳腰,沁凉润肺。

    一座座的山,一道道的水,有山有水还该有古色古香的寺庙,足以放牧整个身心,这就是某些疲困的忙碌之后,亦或闲暇之余轻烟般升腾的丝丝念想。待背起快乐的行囊,将一份率真洒脱融入盛夏的色彩,跟随“爱玩族”众友爬过小城银杏峡门水库旁的陡峭山坡,赫然闯入视野的景致竟与缕缕的想像出奇的相似,激越的心怀可想而知。

    淡紫色的狼牙花夺目耀眼,“玄黄玄割”的婉转鸣唱和着流水潺音拨动心弦,拥裹着已然沸腾的每根神经。我们蜜蜂般“”入花丛中,贪恋的与梦幻般的画面定格。洁净的空气,自由的呼吸,心儿比诱人的狼牙蜜还甜。颇有男儿气魄的女群主告诉大家,珍贵的佛教石窟—竹林寺就隐藏在榆树乡火站行政村马磨自然村的西山山麓,而我们此次徒步的终点是榆树杨河,意味着势必要在县内的“茶马古道”上走一小段。能够触碰一段历史,除过巧合,难道不是一种冥冥中的机缘吗?

    雨,慢条斯理地来了,唯恐淋湿了众人对自然天地的火热情愫,极其温柔地抚慰着盛开在旷野上的朵朵“伞花”。微风徐来骤然天晴,空气中竟和着股花草的芬芳,愈发爽心怡人。拔山涉水且歌且行,从巨幅的山水画里有条不紊地涌入无限优美的田园风光,队伍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引来村民好奇而热情的目光。铿锵的步伐迈过一个个的村庄后,竹林寺终于跃入我猎奇的眼眸。

    鸡犬相闻、绿树环绕、有着原生态古朴气息的马磨村一片祥和之态,村外的山麓地带比较开阔,周围有不少的竹子,这或许就是“竹林寺”名字的由来吧。迈脚瞻仰佛窟时,我把脚步放得轻轻,将肉体和灵魂悄悄安置在一个静谧的世界,还原成一滴水,一种空灵和幽深的思想。

    寺庙被古人依照山势开凿,共六眼石窟,居于正中央的大石窟分为上下两层,六个石窟门窗格似的,深浅不一外形独特。细瞅内置的石佛雕像,顿感静穆庄严的佛家气息袅袅而来。有句话说,“神的灵运行在水上”,其实,任何宗教都有水般的情怀,淡泊、宁静、悠远而朴实。“悲天悯人,上善若水”本是佛教真谛,从这个意义来讲,佛教就是一条河,带着乡野田园的本真泥土气息,清润洗涤着每一个俗世中的灵魂。

    竹林寺前面的火站村据说在明代是通往秦州(今天水)的茶马古道上的徽州茶叶批验所、巡茶御史察院所在地,负责朝廷的茶叶专卖事务。莫非这处于西侧难辨的摩崖文字,真与那时的官方茶马事务密切相关?此刻,思绪是脱缰的野马,在历史的长河中横冲直撞,企图快速了解当时的茶马文化,由火站村通往古时秦州的古道上风餐露宿、夜以继日的劳苦影像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幻觉般出现在脑海里。但理智却告诉我:填补知识的匮乏怎可一蹴而就?不借助相关文献,又怎能理清那段历史的头绪?历史浩如烟海,难以知晓岁月的风风雨雨对今人隐瞒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唯能留下被我们有缘人领略的定是阳光般明媚的佛理思想和灿灿生辉的人性美德。昔日无法想象的繁华和今天这般的热闹终将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在刹那间,我内心中不由得对那些验证历史、艰辛考古的学者和用汗水撰写地方志的工作者肃然起敬。

    上苍赋予我们双脚和眼睛,或许就是要我们多“行走”,多体验一种文化。徒步,是极具特色的一种旅游方式,其间的乐趣收获自是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虽然在自然万物面前,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渺如尘埃,但总能让人在无畏之后,获得一种对生活更深层次的领悟,总而言之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