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高台“生态猪”养殖富农家

17.03.2015  20:02

  早春时节,记者来到高台县合黎镇。晌午时分,气温升高,暖意融融。一家养殖场里,一头头体表洁净的肥猪,或悠闲地漫步,或卧在地上晒太阳,或相互拱头挤脑、用嘴拱着地里的甜菜根……这一幕放养“生态猪”的情景格外喜人。

  “这20多亩地,就是猪儿们的运动场。夏天种些苜蓿、甜菜、胡萝卜,猪儿们特别喜欢‘野外觅食’苜蓿草、甜菜叶、胡萝卜叶。气温特别高的时候,猪儿们不再回猪舍,而在旷野里过夜。冬天,天气预报在10摄氏度以上,我们就将猪赶出来,活动3个多小时。猪儿们习惯了户外运动,如今一开猪舍大门,它们就自个跑出来,经过专门的通道,跑到地里活动。”高台县六禾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继有向记者介绍引进瘦肉型种猪,进行“生态型”饲养的做法。

  公司建立了饲料场,加工的豆粕、玉米、麸皮等混配饲料,杜绝加入任何饲料添加剂,仔猪肥育周期约8个月、体重达100至180公斤时才出栏。打出的“合黎生态型山猪”品牌,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在高台县及周边地区设立了13个直销点,经县屠宰场统一检疫屠宰后上市。“市场价格嘛,每斤猪肉16至18元,高于市场价2元多,春节期间还供不应求哩。”程继有高兴地说,“2014年出栏育肥猪约1.4万多头,每头猪收入2200元、纯利润400至500元。”

  在巷道镇西八里村,远离村庄农户居住区的三桥湾林场,一栋栋蓝顶白墙的养殖小区拔地而起。小区里干净整洁。在养殖小区管理区的视频监控室里,通过屏幕,但见猪舍棚里一片热闹。育肥车间里,活蹦乱跳的肥猪们,在酣畅地享受着美味大餐;仔猪车间里,一头头身躯娇小的仔猪们相互拥挤在松软、干燥、干净的暖床上,随时吮吸龙头上的自来水;产仔车间,一头头待产母猪在特制在钢架护栏床上吃着槽里的精细饲料……

  这里是按照兰州正大有限公司提供的“正大模式”养殖技术,以科学、环保、健康为理念,建起的1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采用保温隔热、机械通风、水帘降温、暖风升温、地热供暖等高新技术,保证了猪舍处于恒温状态,防止了疫病发生,加快了育肥速度;以工厂化生产模式养殖,配种、妊娠、分娩、育肥采取一条龙流水线作业;设立戏水池,随时将粪便排放到污水池,保持舍内卫生干净,降低了有害气体浓度。

  记者在场区还看到了两座椭圆形的密封建筑,是沼气循环利用设备,对猪场产生的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气用来照明及给猪舍供热,沼液、沼渣全部还田种植蔬菜,实现了养猪污染物的“零排放”。“在这种环境下猪生长快、得病少、肉质鲜美。最重要的是不施用任何药物和有害添加剂。因此,猪肉中无任何药物残留。标准化养殖与非标准化养殖相比,可使每头猪利润提高35%左右。”养猪场厂长程永军介绍。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白善霖告诉记者:“正大集团为甘肃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按照‘正大模式’建立了100多家这样的养殖场。目前,以高台、临泽、甘州等县区为主的张掖市标准化养猪技术水平,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高台县畜牧局副局长郑忠说,高台县利用高新科技和传统方式,在远离村庄处建立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集约经营,改变了传统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带来人畜混住、病菌易传染、猪舍粪便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推行瘦肉猪生产,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生猪生产逐步形成了由农户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的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1.9万头,年饲养量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场、户)达2348个,生猪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到饲养总量的85%以上。(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