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进群众的心里—记张掖高台县巷道镇人民调解员周成

10.12.2014  19:53

  原标题:把根扎进群众的心里——记高台县巷道镇人民调解员周成

  张国福

  “周司法,你来给评评理,郭家地上的杏树把我温室遮住,前面连人都过不去了。”一走进高台县巷道镇东湾村的大院,院子里争得不可开交的两家人都要周成来给评理。赵某和郭某因温室遮荫起了矛盾,村干部调解了两次无果,只好求助于司法所长周成。

  问清缘由,周成将争执的双方分别安置在两间子里,分头做起了工作。时间不长,两家人又坐到了一起。“其实,这事也不大,就是两人因平时的锁事堵气的事,从法律角度来看老郭你也确实侵犯了对方的利益,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就不要为小事再争执了,你们商量着将杏树的头剪掉,不要影响对方利益就行了。”周成主持着两家化解了矛盾。

  周成回头告诉笔者,刚才在把两个人分开的过程中,已经把理给说开了,其实农村的大部分矛盾不是很深的利益纠结,而是人情脸面上下不来,只要把事情说通就好办了。这就是人民调解员周成工作的常态,数十年如一日的民事调解工作,使得周成成为了巷道镇最有具威信的调解员。

  今年46岁的周成,是高台县司法局巷道司法所所长。自2000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周成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1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避免民转刑案件25起,劝阻群体性上访13件,防止非正常死亡8人,制止群体性械斗6起。由于他经手的案件处置得有理有据、合理合法,群众反响好、认可度高,2013年8月,周成还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铸就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是周成的口头禅。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周成得出了一个结论,自身不懂法,不了解基层民情,干好人民调解员是一句空话。为此,长期以来他坚持学习法律法规,搜集农村矛盾纠纷调处的经典案例,并把它们归集成册,作为人民调解员培训的教材传授给大家。同时,进村入社是周成每天例行的工作,他手头常拿的一本民情记录上,清清楚楚地记着摸来的各类矛盾纠纷,他常说,这是他的“日记”,不过写的都是别人家的事。

  “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好一件事,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周成说。在周成的办公桌上,《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法律文书常备手头,他的民事纠纷调解手册记录本上,常用两种颜色的笔记录一些内容,黑色的是当事人的一些阐述,红色的是周成用来备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理农民之间的纠纷,你就要找到依据,我们的老百姓闹矛盾都认自己的理,要想把双方都摆平顺,你就要找出让双方都认可的依据。所以,打铁就需自身硬,了解清楚了症结所在,找好了相关依据就好说事了。”周成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

  “基层矛盾调解是手段,防范才是关键,光自己懂法也不行,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是矛盾出现和出现后调解不了的根本所在。”这是周成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最深的。于是,在实践中他便一面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一面将群众的普法教育抓在了手上,用身边的案子教育身边的群众。

  去年5月,巷道镇高地村八社要分配一笔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款,当时未将本社在外上学的2名学生纳入分配范围,于是这两家找到了周成,请他出面调解这事。周成翻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后,便深入农户家中做工作,成功说服所有村民,推翻了原来的分配方案,将外出上学的学生纳入到了分配范围。周成觉得,现在巷道镇四周各村都在搞征地拆迁,这样的事情肯定还会发生。于是,他将高地村的案子编成了典型案例,下发到各村社去宣传教育大家要依法办事,今年出现同类问题时,村社群众再不因此类问题有分歧了。

  他经常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举案说法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居民聚居区制作法制宣传栏,定制普法“三字经”和“劝赌歌”等瓷砖画来加强教育。近五年来,周成还组织同事开展法制培训、演讲30多场次,直接受训群众达2.5万人次。

  见过周成的人都能看到,周成很壮实,但走起路来却一瘸一拐的。正是一次下乡调解矛盾返程中发生了交通意外,周成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2008年9月的一天,东湾村六社因为征地发生了矛盾,群众60多人聚集到村上,情绪非常激动。周成得知情况后便骑摩托车下村了,从下午劝导到晚上十一点,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征地款分配方案,村民们才被说服,事态得到了平息,他的精神也才松弛下来,就骑车回家了。连续近10小时的工作让壮实的周成也深感疲倦,当摩托车快要到家时,意外发生了,和他同向的另一辆摩托车和他的车相撞,造成了他左腿骨折。家人和同事们把他送到了医院,但他未等到腿康复,就拄着拐子一瘸一拐地上班了,领导们不放心让他去再休息几天,但他却说这点伤不算啥。就这样,繁忙的工作给他留下了左腿残疾的终身遗憾。

  虽然周成的腿再也站不直了,但老百姓越发觉得周成是个正直的人。沙坡村农民王福军1996年外出打工,自家2.2亩的承包地给了同村的王成代种,1998年二轮承包时,王成将地亩签进了自家合同,2000年王福军回来了,耕地交回到了王福军手中。事情到了2009年,城市建设将王福军耕种的地征了,但王成认为这地亩在他的合同上,要分一部分征地款,王福军担心出问题,私下给周成送来了1000元钱请他帮忙处理。第二天,双方就被约到了一起,周成对王成的问题进行了教育,王成也觉得周成说的有理有据,也就在没胡闹。王福军以为自己送了钱,周成才这么快下来办事了,这钱没白送。就在双方准备离开时,周成将1000元现金退还给了王福军,并告诉他有理走遍天下,你要是站不住理,给我多少钱我也不能给办这事。之后,周成退钱的事被村民们传开了,他一瘸一瘸的身影在乡亲们眼中更正直了。

  “农村千家万户,问题层出不穷,鸡毛蒜皮也是大事,小矛盾会积累成大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当灭火器,我们要当防疫员。”周成经常对同事们这样说。

  七年前的一个案子给周成留下了惨痛的教训。2007年6月,三桥村杨某某兄弟俩之间为宅基地发生了摩擦,弟弟让哥给付3000元钱才同意让哥修建房屋,哥哥同意给2000元,为1000元钱两家的矛盾迅速升级,亲兄弟大大出手,酿成了弟弟杨某某身亡的惨痛后果。自此之后,周成就告诫自己,遇事千万不能躲,如果早介入、早调解,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他越发重视“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周成深知亲属间出现矛盾,处理不好伤感情,化解亲人间的矛盾,更靠感情。巷道村的张某和陈某婚姻出了问题,两人常常为小事争吵,周成了解这一情况后,私下里叫上夫妻俩的亲戚开了个小型调解会,周成从侧面了解到,两口子都很在乎孩子,去了也没指责谁是谁非,就从孩子的成长入手给做工作,两个人和好如初了。“只要公正公平,合情合理,群众自然会认可,清官断起家务事来那就能断得清、理得顺。”周成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谁家的地被淹了,谁的车被蹭了,哪家老人日子不好过……周成时时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去过问。正是这样兢兢业业,这样无私无我,周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