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肃南县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25.12.2014  20:14

  原标题:工业擎起一片艳阳天——肃南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大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林立的厂房、轰鸣的机器声、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无不让人感受到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气息。

  “工业强则一个地方强,工业兴则一个地方兴。”基于这一认识,该县提出了工业经济强县战略,把生态工业作为转型跨越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工业经济效益的特色工业之路。

   谋篇布局:众手绘就新画卷

  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共赢?县委书记李宏伟告诉记者:“为了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优化功能布局,以规划整合要素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科学发展。”

  该县按照“绿色、低碳、科技”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有效保护、在保护中加快发展的“双赢”之路。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10余种规划,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的意见》、《关于加快祁连玉石产业发展的意见》、《祁连玉石产业发展规划》、《石材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规划、意见和办法。同时,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产品深加工,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了矿产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祁连玉石加工与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齐头并进、竞相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科学规划:精心打造“聚宝盆”

  工业园区化,无疑是该县发展生态工业的一把“金钥匙”。该县遵循“生态、集中”的原则,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要求,走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建成了以矿产资源采选加工和水电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祁青工业园区,以采选加工和循环经济为主的中部大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北部明花柳古墩滩光伏产业园和集祁连玉石加工、交易、观赏为一体的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国民经济的64%,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

  如今,祁青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入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2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至目前,四大园区共入驻企业44户,占全县工业企业的26.5%,其中规上企业13户,占全县规上企业总数的56.5%。先后建成新洲60万吨钨选、宏益30万吨铜选、锐源30万吨铁选等项目,成功引进新洲200万吨钼采选、联鑫小柳沟钨矿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祁连山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

   优化环境:凸显招商“软实力”

  堉钰矿业总经理齐伟两年前做汽配,看到祁连玉的消息,考察后他毫不犹豫地入驻肃南。齐伟说:“在肃南,深切地感到政府想干实事、在干实事,一心帮着我们实现梦想。企业刚成立时我们没有花一分钱,只提供资料、证明材料,就有人替我们跑,千方百计帮我们,让人非常感动。”

  在肃南,企业可以享受多种贴身式服务:每家企业有一个领导联系,有具体工作人员跟进,提供管家式服务;林业、环保、公安、国土、水务一站式支持、一路绿灯。

  该县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主动走出去大力开展定向招商、精确招商、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酒钢公司、大唐水电、江西宏益、山东鲁澳等一批重点企业。近几年,全县共签约招商项目66项,总投资280多亿元。同时,该县为拓展发展空间,对“飞地经济”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与肃州区合作,达成共同建设万象新型水泥建材生产线的初步意向;与甘州区合作,首开全市“异地建园”和“飞地经济”之先河,在张掖滨河新区建设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在甘州工业园区建设三益氟化工生产线,增强了发展后劲。梁生红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