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甘州区甘浚镇:荒漠里探索致富路

20.11.2015  15:19

   中国甘肃网11月20日讯 (通讯员 梁龙)《府志世纪上》说,“甘州”之名始于西魏废帝元年,取甘浚山地名而来。甘肃就是取“甘”字组成的。

  甘浚镇地处甘临肃三县(区)交界,省道213线25公里处,东枕黑河西岸,南依祁连山北麓神奇的丹霞景区,西与临泽县倪家营乡毗邻,北接 甘州区明永乡。镇域内地博滩广,黑河奔腾,资源丰富,物产庶裕,田畴沃野,河渠植茂。 全镇辖17个行政村,148个合作社,6127户,24450口人,耕地面积8.2万亩,全镇有个体工商户600多户。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3元。镇党委下设24个党支部,2个党总支,90个党小组,1196名党员;有回、裕固、土、藏、蒙古、东乡和维吾尔等9个少数民族,180户,395人。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富民、项目支撑、打造品牌、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做人要精神、说话要诚信、干事要利索、纪律要严明,工作要落实”的标准要求,推进机制创新,努力转变作风,狠抓项目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大做强制种、草畜、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该镇政府先后被评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文化之乡”、“体育之乡”、“卫生之乡”、“教育之乡”、“全区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区行政效能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2015年,甘浚镇政府通过和东寺村村干部沟通、村“两委”研究,与区、镇领导一起谋划确定了“基础建设增后劲、富民产业提收入、精神文明添动力、环境整治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东寺村投资40万元,翻建占地面积190㎡的村级办公场所一处;投资162万元,改造危旧房72户;投资230万元硬化通村道路5.9公里;投资60万元在居民点衬砌D70U型渠道4.5km;投资29.7万元实施“投母还羔”及母牛投放项目;投资49.6万元,架设太阳能路灯160盏;投资13万元,对全村127名在校学生免费赠送图书并在全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版24孝”等内容的精神文明宣传,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改善了农民人居条件、提升了该村整体品位形象。

  东寺村农户石作新,被今年政策的春风吹开了笑脸,刚建成的新房、养殖暖棚、青贮氨化窖确确实实帮了他的大忙,儿子和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卧室、书房,一提及这事,石作新总是满脸笑容的直夸党的政策好,帮助他过上了好日子。石作新是东寺村2社农民,家里有4口人,只有她和妻子3个劳动力,2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他实现新建房愿望的阻力。今年6月,镇政府协调张掖农商银行给石作新发放了5万元3年期的房屋改造低息贷款,并投放多胎母羊2只,投放怀胎7月龄左右的母牛1头,给了他奔向新生活的保障和动力,像石作新这样享受了危旧房改造和发展畜牧产业补贴的农户,东寺村有18户。

  近几年,甘浚镇巴吉荒滩在春日里开始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张掖市国顺种养专业合作社整齐标准的设施蔬菜大棚内,葡萄树干上吐出了一枚枚新芽,上面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外面成片的果园内,各种苗木树枝上泛出了青绿色,不远处用铁丝网罩包裹的养殖场内一群活蹦乱跳的梅花鹿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干苜蓿,对面的栅栏内数百只毛驴正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每逢夏日,甘浚镇速展村的“杏香”总能吸引来大批的游览观光客,速展村培山林场是农民孙培山于2008年3月开始建设的,现已整理土地900亩,绿化林带80亩,引进定制新品种经济苗木35000多株,育林面积达250多亩。至目前,新栽植的杏王、金杏梅、红宝石、木牙格、树上干等一批优质杏苗木已挂果,挂果率达95%以上,年挂果总产量达到20万斤,可实现经济收入40万元。其中近200亩的“杏王”,每年一挂果就会被商家订购一空。“树上干”系原生长在新疆伊犁一带的野杏,是目前干果类杏制品的主要来源,市场前景广阔,收获之后,一斤的价格在14元左右,现在园内有近千余棵“树上干”,按照每棵树挂果量10斤计算,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0万元,是园区内重点培育的品种。

  金秋十月,穿过一望无际的玉米“金滩”,一座座挺拔的日光温室逐渐出现在眼前,这是头号村立军农民种植合作社今年年初开工建设的100座高效日光温室项目,占地150亩,投资1000万,目前温室项目正在紧张开工中,建成后预计年收入300万 近年来,甘浚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经济转型跨越的新途径,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丰富传统制种、畜牧、交通运输等经济增长模式,克服了干旱缺水、交通不便、耕地紧张等重重矛盾,先后在西洞滩、甘浚北滩、巴吉滩建起高标准的设施蔬菜大棚近300座,小型家庭农场近30家,培训当地农户发展精细化种植和精品化特色养殖,为当地困难百姓鼓足脱贫致富的勇气,指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撒播下了新的希望。

  克难求进谱就华章,魅力甘浚巧织锦绣。甘浚正在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甘浚镇必将成为一方人居的乐土、一个绿色的家园,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城镇,如初升的朝阳,冉冉升起于祁连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