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牛羊产业里的“科技范儿”——记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公司
金秋时节,走进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公司,一个传统产业具有的科技气息让人惊叹:高标准牛舍,草料搅拌添喂一体机徐徐前行“吐添”草料,膘肥体壮的牛儿在食槽边分享着“美食”,身后机械化清粪车和装载车轰隆作业……在海蓝色的遮光板反射下,牛舍内泛着淡淡的蓝光,所有的程序都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显得井井有条。
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短短十余年时间,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养殖场发展为一家集饲料种植、肉牛养殖繁育、养殖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经营实体,成为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典范。
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浓缩着一名创业者的奋斗史,其中必定充满着困难和艰辛。公司经理朱跃明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之路。朱跃明原为长安乡经联委招聘干部,1988年,25岁的朱跃明毅然放弃了工作,从打零工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1997年,朱跃明筹资在老家后院里开始养羊,从最初的几十只,逐渐发展壮大到数百只。在羊身上尝到甜头的朱跃明更加坚定了发展羊产业的决心。2002年,他和两个弟弟共同在石岗墩滩开发荒滩1100亩,注册成立了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资建成羊舍8栋,青贮氨化窖2座1200立方米,养殖肉羊2200多只,走上了一条规模化养殖的康庄大道,2004年,该公司被列入农业部扶持的农业科技养殖示范场。
然而,创业之路荆棘密布,2006年,受市场价格影响,肉羊养殖效益下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考验。痛定思痛,公司将转型的目光投向了肉牛养殖, 2008年被农业部、财政部批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朱跃明被聘任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站长。2014年7月开工建设的万禾草畜肉牛繁育养殖场,占地面积6500亩,可存栏肉牛8000头。至目前,建成标准化双列牛舍22栋、饲草青贮氨化池9座、库房及饲料加工车间1900平方米,修建办公室楼及研发中心1500平方米、宿舍楼1015平方米,装备TMR饲料搅拌车、大型拖拉机、装载机、铡草机等饲料加工机械以及各类农具机械18台件,已形成肉牛存栏8000头、出栏15000头的养殖规模,公司通过了“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省农牧厅认定为“省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一个企业的成功有市场的垂青,更少不了自身发展的“秘诀”,朱跃明和他的企业也不例外。“‘科技’就是我的秘诀”朱跃明的话掷地有声。事实上,从记者一踏进万禾公司的大门时就已见一二。朱跃明告诉记者,万禾公司承担了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张掖肉牛良种选育与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多年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万禾公司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9位岗位专家进行任务对接,承担了“肉牛杂交组合筛选”、“母牛带犊营养供给技术”等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美国“安格斯”、日本“和牛”新品种,对“张掖肉牛”进行了“二元”和“三元”杂交,同时开展“张掖肉牛”新类群“母牛核心群”选育,为张掖肉牛类群选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家乡人。”这是朱跃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公司始终践行的社会责任。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该公司坚持以产业技术体系为研发和交流平台,依靠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在不断夯实公司发展基础的同时,积极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自2008年设立试验站以来,先后有70多人次的体系岗位专家、教授在全省范围内为肉牛养殖户进行免费的肉牛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研发,让全省6000多名畜牧人员和肉牛养殖户受益。同时,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自繁自养和带动农户养殖的多元养殖方式,把集约化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多点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周边5000多户养殖户增收致富,有效提高了肉牛养殖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为张掖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