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张掖残疾人就业基地:迈过就业"坎" 登上乐业"山"

20.08.2019  11:31

  中新网北京8月20日电 题:探访张掖残疾人就业基地:迈过就业的“”登上乐业的“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就业率为56%。这一数据虽较几年前有大幅提升,但与全国总体就业状况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目前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就业规模不大、稳定性差,就业层次不高,歧视、侵害残疾人劳动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诸多问题。

集善乐业”张掖基地的圆通话务客服区。 王祖敏 摄

  如何突破残疾人这一最贫困群体的就业瓶颈?怎样提升其就业的质量与环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扶贫健康行·互联乐业”互联网就业项目(以下简称集善乐业)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子。

   瞄准互联网市场,拓展残疾人就业空间

  步入位于甘肃张掖甘州区的“圆通话务客服”办公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脑屏幕上方的一张张充满朝气且亲切、和善的笑脸。

  乍一看,他们与普通客服并无二致。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中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手臂严重变形,有的正努力地让自己的发音标准、清晰……

因车祸无缘进入大学的张振华,将在张掖基地拿到电大文凭。 王祖敏 摄

  是的,他们是一群残疾人客服,这里正是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集善乐业是一个“为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就业岗位的多元辅助型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和途径,为残疾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适合的就业岗位。

  该项目办公室主任刘亚衡介绍称,互联网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项目组在前期考察时发现,互联网市场也成为就业的“富矿”。从解决就业的角度看,话务客服、网络客服、大数据标注等岗位非常适合残疾人。这些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但对于健全人而言却略显枯燥,且需承担极大的精神压力,因此跳槽的人很多。而残疾人具有更好的耐心和韧性,并珍惜工作的机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从项目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可将发达地区的项目引流到贫困地区,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就业方式更能形成规模效应。

  “作为弱势群体,大多数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缺少话语权和选择权,很难对接到好的工作岗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则可运用其社会资源,与企业直接对话,精准进行需求对接。”刘亚衡称。

  经过前期考察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召开研讨会,进一步探讨项目的可行性。随后进行的面向西部八省市的前期培训,也验证了残疾人确实能胜任这些工作。2018年初,万事俱备的项目组,迎来了圆通速递的“东风”,集善乐业张掖基地正式挂牌。

  圆通速递张掖基地的项目负责人马明称,集善乐业项目的初衷,恰与圆通速递的社会责任理念高度契合。作为圆通首个参与共建的项目,张掖基地刚开始时只有4、5名员工试运行。随着合作效果渐显,彼此信任加深,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张掖基地已进行了三次近200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助60人成功就业,两名优秀者已成为圆通的正式员工。

来自圆通速递的培训老师正在指导员工。 顾磊 摄

   不打“苦情牌”,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在基地的办公室里,一台电脑上正实时显示出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在线人数、接听电话人数、正在接听和等待的电话、接单排名……这些后台数据,正是员工们的业绩体现。每个月,圆通会综合接单数量、顾客满意度和投诉率核发工资。

  无论是圆通还是项目组都有着相同的认知:对弱者的帮扶不应是降低标准去适应他们,而应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变得更强。

  因此,这个残疾人团队在工作上并未赢得“同情分”,而是在圆通采用的全国统一业绩考核标准下,与健全人公平竞争。

  但这种对残疾人来说有些苛刻的“平等条约”,给员工们带来的却是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对此,张振华深有体会。

  2012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张振华遭遇车祸,正憧憬着大学生活的他从此无法站立。在家里自暴自弃3年后,他成为“集善乐业”张掖基地的第一批员工。

  他说:“出车祸后的前三年里,我将自己封闭在家里,自卑地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集善乐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自食其力、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因为是与健全人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所以更有成就感,现在我有底气面对任何人。

  如今张振华已是张掖基地两名圆通正式员工之一,用轮椅“”进了他曾经幻想的美好生活——上市企业的职工、买了车、今年已办完房子的按揭手续,这些条件即使是放在普通年轻人群里都让人艳羡,而他更大的“底气”则在于,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

  刘亚衡称,在同等岗位上,残疾人要达到企业的考核要求所需跨越的障碍远远多于健全人,有些障碍甚至常人无法想象。但残疾人大多有韧性、能吃苦、有感恩之心。在与健全人平等竞争的职场,他们以加班加点弥补着能力上的不足,以勤学苦练提升着自己的效率。目前在业绩上,张掖团队还不是最出色的,但他们绝对是进步最快的团队。

  记者曾采访过各行各业的多位残障人士,他们都曾经历过被歧视的无奈,也感受过被同情的尴尬,在谈到希望外界如何对待他们时,他们都认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方式就是自然、随意,他们最希望的是外界将他们当普通人对待——人格平等,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

基地里的自动售货机。 王祖敏 摄

   人性化管理,让“就业”变成“乐业

  与工作上的“平等”要求不同,张掖基地的生活管理却处处透出“特殊”。

  从当初决定使用“集善乐业”这个名称时起,该项目就确定了“”的基调:不是为了单纯解决就业而设计,而是要让残疾人在就业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快乐。

  记者看到,摆放在一些大型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出现在基地并不宽敞的休闲区域里,里面的饮料、零食以成本价出售,让一些不方便或没时间外出的员工在工作之余满足口腹之欲;练习站立和走步的把杆、针对脊椎损伤的训练器械、午休床,甚至还有两张看起来颇为高大上的按摩椅……各种各样的康复设备,满足着不同人的需求。

  由于客服常常需要承受顾客的怨言、指责甚至谩骂,心里会积累一些负能量,基地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以舒缓员工的心理压力、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问题。

  作为基地的负责人,刘韦评既是残疾人,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更能了解残疾人的心理需求。他将电大的培训、授课引入基地,圆一些员工的大学梦。张振华就是其中之一,到明年底或后年初,他有望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文凭。

  刘亚衡还随口说起一件“小事”。员工们上岗后,项目组奇怪很多人容易感冒、发烧,后来发现是饮食结构问题。为此,基地给大家增加营养餐,每天一到两个鸡蛋、一盒牛奶、一个面包,下午会发一根黄瓜或者西红柿,“希望通过长期的饮食干预,能够让大家强健体质,增强抵抗力。”刘亚衡说。

  但这件“小事”折射出的却是深沉的大爱。正是因为管理者的拳拳父母心、殷殷舔犊情,基地也成为很多残疾人员工心中真正的家。

  27岁的唐小鹏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导致双脚畸形,来基地之前一直需要人照顾。但在今年春节后,他父母放心地将他交给基地,两人首次一起外出打工。

  虽然小鹏家刚装修好的新居离基地不远,但他却称:“来到基地我就不想回去,因为这儿让我感到更踏实、更放松。

员工们利用午餐时间愉快交流。 顾磊 摄

   逆向共融”“共建共管”,创新模式带来可持续发展

  “残健共融”是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广泛倡导的一种理念。但作为残疾人之家,张掖基地独创了“逆向共融”模式,通过将基地做大做强,吸引健全人加入。

  “让残疾人融入健全人群中,残疾人是少数,会在一些或‘居高临下’或可怜同情的目光中承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他们真正融入。但让有着能力和心理优势的健全人加入残疾人的工作团队,却并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双方只会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局面。”刘亚衡说。

  毕业于哈密职业学院的王富荣是在看到快手上的招聘信息后来此就业的。她说,在到基地之前,她做过多份工作,但这儿是让她最有归宿感的地方。

  作为业务尖子,她会时常在工作中帮助那些残障同事,但她告诉记者,她才是收获最大的人。“在这里我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我的这些同事都很了不起,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跟他们一起工作,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如今,张掖基地已有8名健全员工,以后还将继续扩招。刘亚衡表示:“我们希望发挥健全人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的优势,激发团队的活力。同时也培养他们成为爱心志愿者,帮助那些能力较弱的同事,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集善乐业虽然是公益慈善项目,但基地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管理范围广,仅采取“输血”和单一管理的方式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该项目上采取了“共建共管”模式——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地方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地方残联合作共建,也可由各地服务于残疾人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门设立的就业服务管理公司和由地方残疾人互助组织孵化而成的管理团队实行共管。

  目前,集善乐业已在甘肃张掖、山东淄博、宁夏银川、广西桂林建成4个基地,另有4个基地正在建设中。

  刘亚衡称,希望再用3-5年的时间,全国的每一个省市自治区都能落户一个集善乐业基地,最终形成万人的就业项目、万人的社会企业,在全国起到一个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引领作用。

  在集善乐业张掖基地,那些曾被阴影笼罩、曾在低谷徘徊的残疾朋友已经率先迈过了就业的“”,并登上了由自我价值、人格尊严和愉悦感受筑就的乐业之“”——登高远望,他们当能看见自己的未来正变得清晰而明亮。(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