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昔日戈壁滩“风吹石跑” 今朝林海“点绿成金”

09.12.2021  11:13

  中新网兰州12月8日电 (闫姣 杨艳敏)昔日的甘肃省张掖市戈壁荒滩上“风吹石头跑、下雨泥翻浆”,而今又如何在“林海”里“点绿成金”?

  带着上述疑问,中新网记者于12月上旬走访张掖市时了解到,通过改地适树、种养结合,靠坑吃坑、靠水吃水等措施,“播绿人”历经数十载“播绿艰途”,终于解决了“没土怎么栽?水从哪里来?栽什么树适合?”的三大种树难题,将荒滩变成了绿洲。不仅如此,该市还于近期完成了首笔35.1万亩造林汇交易,实现经济收益400多万元。

   戈壁滩“改地适树”上演“播绿艰途

  “为啥年年栽树,年年没多少树活下来呢?”在张掖市甘州区,这位晒得比土地还黑的“老播绿人”王东军感慨道,大西北太缺水了,风沙大得很,早上栽树,下午就被吹倒了。栽活一棵树,需要跟养娃娃一样精心管护,换土、定期浇水、用支架固定,苗木的管护比造林更重要。

  王东军是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近年来,他带着播绿人冬天出规划、谋划项目、换土,春秋植树,夏天进行苗木管护,一年四季不停歇。针对造林面积广、管护难度大、管护资金缺乏的不利因素,他采取“化片包干,分片养护”等方式,解决了树木管护难的问题,每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在王东军的植绿经历中,黑河滩绿化令他印象深刻。面对常年干旱缺水、立地条件恶劣、风沙肆虐的黑河滩,2019年,王东军大胆提出“改地适树”方案,采用水、土、苗梯次推进的作业方式推进绿化工程。同时,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季造林”构想,开启了春夏季造林为主、秋冬季造林为辅的四季造林新模式。

  “起初非常辛苦,大家累了就在地头眯一会,饿了就啃几嘴馒头,没日没夜种树。”王东军回忆说,经过几年努力,黑河滩渐渐绿了起来,6万亩的城市森林公园形成了规模。

  为了将更多“烂河滩”变成“绿色银行”,王东军分析黑河西岸地形和砂石料坑分布情况,索性利用砂石料坑和靠近黑河的地理优势,采取“靠坑吃坑,靠水吃水”方法,带着干部和民众栽植常青林。

   布局碳汇交易:“林海”里“点绿成金

  12月8日,张掖市代市长赵立香在张掖市“两会”上表示,该市已完成甘肃省首笔35.1万亩造林碳汇交易。

  此前张掖市林业和草原局披露,该市完成了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注册、签发,并实现首单成功交易35.1万亩,经济收益达400多万元。首批造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60年,预计可产生净碳汇量1400多万吨,将为张掖带来可观的碳汇经济收入。

图为黑河在甘肃省张掖市穿境而过,沿河岸边绿树成荫。(资料图) 杨艳敏 摄

  该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张掖市将以首笔造林碳汇成功交易为契机,坚持多方参与,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林草重点生态项目为支撑、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增绿增汇,持续提升林草固碳能力,为开发更多林草碳汇产品提供保障。同时,分批次、分阶段开展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开发,促进林草碳汇产业实现规模化效益,实现生态建设投资向绿色收益转化。

  近年来,张掖市在高质量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同时,将林草碳汇和国土绿化、退化草原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相结合,完善林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途径,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赵立香说,张掖市接下来将继续实施祁连山自然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储备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退化林修复等重大生态项目,完成营造林30万亩,治理退化草地23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县城2个、森林乡镇7个、森林乡村12个。(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