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打响中国西部肉牛产业品牌

02.03.2015  16:11

冬日,乘坐风驰电掣的兰新高铁动车行驶河西走廊。途经高台县,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一处新颖别致的建筑格外醒目,蓝色的圆穹顶上有金色的月牙和星星,红色的哥特式尖顶下有红白相间色调的二层楼房,既像北欧童话里的小城堡,又有独特的伊斯兰风情。

走到门口,“博峰肥牛”四个大字跃然眼前。这就是甘肃博峰肥牛开发有限公司。

博峰肥牛,拥有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是全省牛产业最具活力、最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博峰肥牛,以高科技应用为指导,全产业链经营为模式,是当下甘肃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领域最有影响、最有典型示范的领域企业之一;博峰肥牛,集饲草种植-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分割包装-副产品沼气沼渣循环利用等于一体,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为运营模式,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水准的现代畜牧业企业。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甘肃AAA诚信企业”“全省科技创新企业”等一系列称号。

2014年10月1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率团在张掖观摩项目建设时,实地考察了甘肃博峰肥牛屠宰加工生产线,对该企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认为甘肃博峰发展规模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前景好、潜力大,要千方百计做大市场,引领张掖市做大做强百万头肉牛产业。他说,张掖拥有丰富的草畜资源,要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积极为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拓展市场、推广产品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帮助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效提升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影响力。

支撑和造就博峰肥牛腾飞奇迹的根本,是这个企业的一个坚定选择、一个奋力开创、一个扎实践行,那就是独步全国同行业的肉牛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第一车间在田野

牛场奏响优美的交响乐曲

冬日的高台,冰雪覆盖,银装素裹,草木葳蕤。驱车15公里来到南华镇明水村,路左面是戈壁荒滩,路右面是平展展的万顷良田,田成方、路成行、中间配套渠道和机井。“这片土地原本就是荒滩地,自2008年以来,博峰公司每年平整几百亩地,逐年扩大,已综合整理了4000多亩地,种植小麦、玉米、苜蓿等农作物,成为养牛场的饲料基地。”农场经理张刚介绍说。

但见白雪覆盖的地里,露出黄色的地埂,一堆堆黑色的牛粪堆,“牛场的牛粪还田,有营养丰富的有机肥,种的玉米长得特别好,玉米棒子壮实得像小伙子的胳膊,亩产2000斤,用玉米和玉米秸秆喂饲牛,秸秆利用率高达60%以上,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农业。”博峰公司谢延庆向记者介绍。

穿越农田,来到博峰公司的养牛基地。博峰公司在养牛方面讲求科学、追求卓越。进入牛舍前,穿上防疫服,经过消毒通道和紫外线和消毒池消毒,才被允许进入牛场。一排排宽畅明亮的牛舍矗立眼前,麦秆草料、青贮秸秆、玉米芯、棉粕豆粕堆积如一座座小山,一条条绿化林、一方方草坪将各个牛舍“自然”隔离。

一阵优美的交响乐在牛场奏响,一头头健壮的肉牛们“”着音乐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每栋牛舍里都配备了音响播放器、监控摄像头,以及自动饮水器、暖卧床、运动场等,吃饱喝足的牛群适闲地踱步、晒太阳。“动物福利”让牛少生病、健康成长,果然一头头牛膘肥体壮,其中一只肉牛体重达2吨,一头头小牛犊也活泼健壮,育肥肉牛肉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

养殖场人员说:“我们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畜牧管理总站、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按照科学标准进行秸秆饲料化生物制剂喂养。为了提高肉牛的肉质质量,不同时间阶段,给牛播放不同曲目的音乐。有句古话叫‘对牛弹琴’,如今现代化养殖技术表明,牛还是‘懂’音乐的,尤其是每天进食时,播放音乐会让牛很安静、很放松。

随机询问牛场的一位工作人员,都十分注重科学饲养,一位饲养员说:“牛舍里要保持干净整洁,随时打扫、添料、打防疫针。冬天定时喂两次、饮水一次;夏季要定时喂三次、饮水两次。定量喂养,1头大牛每天吃2公斤玉米、20公斤黄贮草、5公斤精饲料,苜蓿草专门喂待产母牛和牛犊。采用高新技术养牛,3个月的的牛犊,育肥26个月,即两岁多的牛,就可达到700公斤的标准,即可出栏。

据悉,博峰牛场引进的都是安格斯、西门塔尔、日本和牛等优良品种的肉牛。育肥牛在屠宰前一个多月,每天专门饲喂蕃茄、胡萝卜、啤酒等,以提高肉质品质。牛场内雇用的64岁的明水村村民王天喜一边拉着小推车往牛槽里添料,一边感慨地告诉记者:“养了一辈子牛,第一次见识了这般高科技养牛,怪不得这些牛个个膘肥体壮!这养牛学问大哩。

第一生产力在全线

肉牛产业深加工的科技支撑

来到环境优美的高台县南华工业开发区,建筑风格独特的“北欧童话小城堡”里,就是最令人瞩目的甘肃博峰肥牛开发有限公司的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车间,于2014年9月建成,如今正试投产运营。该项目填补了张掖市肉牛产业精深加工的空白,将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城堡”里红尖顶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有专门的待宰车间、屠宰分割车间、低温排酸室、精细分割车间、真空包装室等。车间外干净整洁,车间内静谥安然,透过干净明亮的参观通道玻璃窗,才能看到全封闭车间内工人们身着全套工作服,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分割、清洗、排酸、速冻、真空包装等全过程。

该项目执行欧盟食品卫生标准,肉牛屠宰设备和屠宰分割线等全自动流水线分别从荷兰MPS公司和德国购置,装置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世界先进水平。记者经过“全副武装”穿上专用的制服、头罩、口罩、手套、脚套等,经过层层消毒室、风机室等,才被允许进入车间。

待宰车间,但见一头头从养殖场运送来的体重合格肉牛,正在雨雾蒙蒙的淋浴下洗澡。洗完澡的牛陆续进入“S”型通道,该通道根据牛步行时直线型思维而设计的。通道这一端,便是屠宰间,由专门的阿訇,按照伊斯兰教风俗进行宰杀。

接下来的分体、剥皮、取内脏分为三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严格按照欧盟的食品卫生标准执行。如剥下来牛皮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副产品加工车间,避免了牛皮与牛肉之间产生二次污染;如内脏分为白内脏、红内脏,每头牛的白内脏、红内脏分别有专门托盘装运,经过检疫程序时,如果有问题,都是单个独立的,不会污染另一头牛的肉品;如在生产线的每个身着蓝色工作服装的工人,只干每一个工种,专人专岗,一个人只操作一个动作的流水线作业;如车间里安装着无数个消毒水管,里面有专门的82摄氏度的消毒水,工人们可随时拿起龙头进行冲洗消毒。

排酸车间里,牛肉胴体经过至少72小时以上的排酸,再进入精分割、细分割车间。

在精细分割车间内,身着全副白色工作装的工人们,也精心地埋头干自己的“每一个工种”。经过他们的精细分割,牛前的高档牛肉有上脑、眼肉,中档牛肉有辣椒肉,牛前有肩肉、脖肉等;牛后的高档牛肉有里脊、外脊,高档牛肉有林肉、大黄瓜条、米龙、牛腱等;再精细分割做出了1号肥牛、2号肥牛、3号肥牛、4号肥牛,带骨腹肉、牛仔骨等30多个品种。

通常加拿大、美国及欧盟的分割标准都为39个品种。我们再精细分割,可以达到90至100多个品种,如大理石花纹的最高级的S级牛肉、以及A级、B级、C级牛肉。这样以来,牛肉才能加工增值。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1斤S级腹肉卖价达800元。1头牛经过全产业链的充分分割加工之后,增加附加值可达10万元。”博峰副总经理唐海龙告诉记者。

唐海龙是中国农业部荷兰农业部高档牛肉加工合作项目的首批培训人员,他早在1995年专赴荷兰,受到该项目两年半时间的专门技术培训,后在国内赤峰远大肉牛加工有限公司等高档牛肉加工生产线,作为国内该行业知名专家,对肉类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国际先进的牛肉屠宰分割生产线及工艺设备,需要先进的生产理念与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去执行。博峰公司董事长谢卿,为此聘请了唐海龙、张艳伟等一批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培训,严格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欧盟HACCP的监控管理标准和系统,使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肉类品质质量安全。

看到,车间内从德国进口的十几万一台的去筋机,轻轻一磨,牛肉上的一层薄薄白脂即被取掉;良好的屠宰卫生与设施设备和员工的清洁,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但见每个环节分割完都进行清洗消毒,不会污染下一个环节,同时,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清洗机,将一个个分装肉品的红色箱子进行自动清洗消毒;在屠宰及分割过程;分割车间内湿度稳定保持在12摄氏度,以保证分割牛肉的营养处于最佳状态,肉质鲜嫩可口;完善有效的冷链是产品安全卫士的关键,车间空调自动调解温度,装运车辆都配备了冷链设备,使产品从出厂至消费者手中保持一个状态,以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该项目生产线总投资已达4.7亿元,项目正式投产运营后,可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分割加工优质牛肉2.1万吨;加工副产品10万副,牛骨5250吨,血粉480吨,牛皮10万张,有机肥1.7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56亿元,利润2.7亿元,上缴税金1008万元,新增就业300多人。

规模化、系列化、不断高端化的牛肉深加工生产及其品牌,就是博峰肥牛全产业链的柱石与核心。

第一品牌在博峰

祁连山下的金牌实业

祁连山下,博峰肥牛已投资4.7亿元的建设项目,牛群聚集、牛气十足,体现了项目建设的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引领张掖市肉牛产业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转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转变为龙头企业出售高档牛肉精深加工产品;从农民攒钱养一两头牛,转变为龙头企业改良牛品种、创新牛品牌、开发大产业、跻身大市场的发展新模式。转变了畜牧业发展方式,带动张掖产业乃至全省肉牛产业发生了重大变革。

博峰肥牛按照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进行了精密的内部产业分工,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4000亩饲料种植基地,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以及年产1.7万吨有机肥生产线,这种“土地开发-饲草种植-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分割包装-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肉牛粪便-沼气工程-发电照明-沼气供暖-废渣要机肥循环利用”,以及“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为主的运营方式,代表了甘肃省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草畜业的养殖模式。

就此,博峰肥牛名实相符,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核心品牌,而且成就了产品的纯优血统,以全产业链生产高档牛肉品牌的实力而称雄。

走进博峰肥牛的每一生产车间,都被公司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所深深地震撼。“我们追求卓越,打造品牌,没有含金量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董事长谢卿道出了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委。

现年50岁的谢卿,是静宁县新店乡松湾村人,1982年他只身赴新疆创业,考取了新疆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1986年大专毕业后,他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建管处工作,次年任乌鲁木齐市建工集团助理工程师,后辞职加盟新疆冶金建筑工程公司。经过多年奋斗,到2008年,他将积累的财富回报父老乡亲,回报社会,来到了高台投资二次创业,正值甘肃发展草食畜牧业,张掖市创建“河西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的战略决策应运出台,让踌躇满志的谢卿倍感欣慰和鼓舞,他信心百倍,投身于甘肃农牧产业。

谢卿虽是个爱读书的人,但过去对养牛专业的书几乎没读过,如今花上千元买这方面最前沿的书,深入钻研;他外出50多个国家,考察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养牛及屠宰加工技术,回来后亲自负责制定了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繁育育肥基地、屠宰加工建设规划;他开展清真牛肉质量认证,使公司产品已取得甘肃省清真食品行业协会认证监制、严格遵照伊斯兰教教规和穆斯林特有的方式屠宰加工牛肉;他以品牌为灵魂作主打,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定位,开发高档产品,用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占领市场,最终把博峰肥牛品牌打造成家喻户晓、驰名全国的肉牛深加工品牌。

博峰肥牛做大做强牛产业这篇大文章,带动了当地产业兴起、经济发展、农民就业等。在南华镇明水村,记者见到牛场一位当地农民,他称赞说:“在博峰公司上班,不用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挣钱,工资水平按劳报酬,多劳多得。而且公司讲信用,富有仁爱之心,从来没有拖欠过我们一分钱,我们在这样的公司干活,心里十分畅快。

博峰举办培训班28场次,培训农民1200多人,带动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发展养殖业,既解决了企业原料紧缺问题,又增加了农户养殖收入。每年可带动饲养基础母牛5头以上的繁育户1.5万户,户均收益8000至1万元,年出栏100头肉牛的育肥户200户,户均收益20万至30万元;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150个,平均收益150万至200万元。

乘风破浪,云济沧海。预计到2016年,博峰肥牛饲草基地将达5500亩,育肥肉牛达到2万头,分割屠宰加工肉牛将达10万头,确保生产线满负荷运行,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3.68亿元,利润3.98亿元,上缴税金8500万元。

博峰肥牛,在充满生机的丝绸之路经济建设带上,在兰新高铁快速通过的节点城市,在雄浑壮阔的祁连山戈壁荒原上,演奏着激越高昂的大型交响乐谱,奏响了中国西部一个响亮的肉牛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