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拔“穷根”-——张掖山丹县实施精准扶贫助推扶贫开发纪实

29.05.2015  20:12

  记者 杨建刚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到每家每户的吃饭、住房、挣钱等实际问题……山丹县的扶贫开发有了新的变化。今年,山丹县摒弃以往“摊大饼”、“撒大网”的做法,针对全县13个重点贫困村,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的工作要求,正对贫困户存在的实际困难,逐户调查摸底,精准建档立卡,逐项制定帮扶措施,力争实现全县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328户1000人的脱贫目标。

   拔脉问诊“寻穷根”

  “精准扶贫首要的任务就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解决‘帮扶谁’、‘扶什么、的问题,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该县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上,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该县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制定下发通知,县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村社和农户家中开展调研。同时,由县委常委班子和全体县级领导带队,偕同31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8个乡镇、13个重点贫困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1206户3200名贫困人口逐户进行核实认证采取。调研过程中,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县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按照“五到村、六到户、七到人”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挂图作战”,张贴“作战图”,制定“施工图”,列出贫困村、户扶贫攻坚工作清单,倒排工期,逐项消号等方式,确保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到了做到总体规划科学,年度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帮扶任务具体,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条块联动、上下齐心、主抓靠县、落实在乡、行动在村的工作格局。

   万众齐心“摘穷帽”

  在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为保障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管”,该县积极有效的整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将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942万元、县财政当年预算超收资金的10%以上和县财政收回的结转结余存量资金资金2600万元,最大限度的向贫困村进行倾斜。

  该县还进一步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乡挂项、部门帮扶、干部驻村蹲点工作制度。全县30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2个贫困村,187个县直部门、单位与全县110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2590名市、县领导、干部与2718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各联村单位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动落实各类帮扶项目260多项,帮办各类实事好事420多件。充分发挥13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力度,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帮带、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凝心聚力“拓富路”

  走进陈户镇盘山村,只见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庄周围,一院院农家平房错落有致地座落在道路两旁,后院内的一只只羊儿在欢叫……这个昔日全县比较贫穷的贫困村,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如今旧貌换新颜。

  今年,该县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按照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的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因地制宜育产业,在促农增收上精准扶持。该县将按照目标任务、规划计划、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管理到村和结对帮扶、脱贫计划、项目安排、产业培育、跟踪监测、效益落实到户的目标任务,通过采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和因人施策等综合扶贫措施,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技能提升、环境整治、民生实事、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七大工程,全面实现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里有余粮、手中有余钱的“八有”目标,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至目前,全县13个贫困村输转劳动力5680人,流转土地6600亩,种植以中药材、制种、优质牧草为主的经济作物8266亩,投放小尾寒羊2468只,完成劳务技能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35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