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公路局两轮驱动助推科学养护

22.09.2014  12:14

      今年以来,张掖公路管理局积极转变养护理念,优化组织模式,创新养护方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学管理之“”和科技创新之“”的驱动作用,加快推进了科学养护进程。
      驱动科学管理之“”。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坚持“根据季节重点养、突出干线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区别病害科学养、待建路段不失养”的原则,做到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全面养护与重点养护相结合,全面落实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
      建立科学组织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日常养护+专业施工”的养护组织模式,由应急抢险保障中心承担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及公路水毁、冰雪灾害、道路保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任务,由公路管理段承担辖区内中、小型养护维修及一般应急抢险任务。
      做实专业化养护队。推行“1+1”(养管站+专业化养护队)的养护作业模式,养管站负责公路日常养护巡查、保洁等工作,专业化养护队负责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中小型维修及一般应急抢险等工作。建立完善了“养管站+养护工区”的养护布局,进一步完善了青龙、清泉、南华养护工区的使用功能,加快高速公路综合养护工区建设步伐。目前张掖市发改委已批复立项,征地手续及“两证一书”正在积极办理,待手续完备后即可完成工区拌和楼架设、储油罐安装、场区道路建设等工作。
      创新科学养护方式。全面掌握公路病害,坚持一路一策、一桥一档、一病一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公路养护管理系统、CPMS路况评定系统、公路桥梁管理数据库的作用,因“”制宜、对症下药,分类制定养护实施方案,采取不同养护手段和措施进行养护。尤其在预防性养护上,着眼于“前、后、专”,在“防、治、质”上下功夫,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结合科学化养护发展方向的实际变化和要求,注重加大和调整养护资金投入的方向和力度。通过省公路管理局预防性养护专项资金投入和小修保养材料费的集中使用,加大了预防性养护投入力度,实现了由传统养护投入向预防性养护投入转变。截至目前,共投入路面预防性养护资金1602万元,实施开普封层34万平方米27.2公里、同步碎石封层18.48万平方米19.7公里,处治路面早期裂缝30.1万延米。根据日常养护、养护施工、预防性养护需求,多方筹措资金,分类成套配置机械设备,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化养护水平。
      驱动科技创新之“”。针对公路养护的重点、难点和“四新”技术研究应用,成立科研课题小组集中突破、重点攻克。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张掖公路管理局已系统掌握了乳化沥青生产、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及微表处施工、试验、检测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推广应用改性沥青玛蹄脂(SMA)路面施工技术和双组份标线。今年在国道227线养护维修工程中推广应用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底基层和开普封层新技术,这种冷再生的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护科技环保水平,节约了经费,也减少废旧沥青对环境的污染,使预防性养护效能进一步提升。开普封层施工工艺,不仅具有经济实用、外表美观、防水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路面防滑性能。
      鼓励职工创新,发挥创造作用。制定了《张掖公路管理局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每年职工发表科技论文、小改小革成果和科研攻关项目进行奖励,激发了职工科技创新热情。职工先后发明了扫路机、路面吹扫机、防阻块校正模具、公路养护作业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车机设备管理系统、公路桥梁伸缩缝快速修复技术,改造了打拔桩一体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年来共获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省交通工会职工“五小”发明二等奖1个,高速公路液压校正机获得国家专利。

(刘 霞)

关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办函〔2018〕55号)和省政府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域名结构,自2019年3月8日起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政府网站域名变更为jtys.交通运输厅
厅投融资办安排部署2019年交通投融资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近日,厅投融资管理办公室按照省厅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