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平赴定西漳县大草滩乡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开展双联行动

19.11.2014  16:37

  原标题:初冬寒意盛 暖意留心间——张令平赴漳县大草滩乡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开展双联行动

  冬日的武阳大地,已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霜,寒意袭人、冬意渐浓。11月17日一大早,市委书记张令平轻车简从,来到了他的双联点——漳县大草滩乡小林村大坪社,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看望慰问双联户。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郑红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位志荣陪同。

  今年是“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一年,在漳县大草滩乡,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门口新修的水泥路通向集市、节能环保路灯一直安装到群众的家门口……这些都是灾后重建丰硕成果的直接写照。包建民是张令平的联系户,他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目前已建成新房并入住。张令平来到包建明家,详细了解今年收入及越冬供暖情况。当得知村上通过合作社联户共养羊只,每年户均收入达1000元时,他十分高兴,并叮嘱说,双联行动的核心就是让人民群众增收致富,联户共养羊只不仅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下一步,还要继续在发展劳务产业、增加劳务收入上下功夫,想办法扩大养殖规模,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朱学文是张令平的另一位联系户。走进朱学文家,迎门望去,一排青砖瓦房矗立在眼前,院里向阳的角落里晒满了刚收的药材。一落座,好客的女主人端上了刚烙的油饼。张令平与朱学文围着炉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讨论着来年的发展大计。朱学文自豪地告诉张令平,他是“大工”,他家房子的墙都是自己砌的,他还靠这门手艺利用空闲时间务工,一天能收入220元。张令平说,你是“大工”,这门手艺非常好,增收致富的前景也非常好,要趁年轻多挣些钱。同时,要把庄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逐渐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坚持在服务群众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把信访、电子民生平台等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部门作为重要基地,市县先后选派50多名年轻干部担任信访督查员或到市电子民生平台挂职工作。陇西县还深入推进乡镇干部“驻村民事代办”行动,确定1100多名年轻干部担任民事代办员,着力提高年轻干部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7·22”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先后选派200多名年轻党员干部组成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抗震救灾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今年又从市直部门选派8名年轻干部到灾后重建任务最繁重的岷县挂职锻炼。岷县坚持把“5·10”“7·22”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大力实施“育德、育苗、育才、选才”计划,一大批年轻干部在大灾面前经受了考验、锻炼了自己。

   完善机制抓选拔

  今年10月11日,在定西宾馆五楼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相马”会,来自各县区基层一线的42名选调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见面、公平竞争,有30人被市直单位遴选为意向性人选。这场“相马”会召开的依据,是今年制定出台的《市直部门从基层遴选选调生工作实施办法》,根据这一《办法》规定,被确定为意向人选的30名选调生将经过用人单位的考察考核,有11名最终被选调到市直单位工作。

  从基层一线遴选选调生制度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稳妥有序与大胆使用相结合、结构配备与人岗相适相结合、发展需要与干部成长相结合、长远储备与成熟提拔相结合,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用机制,一大批经过实践锻炼、综合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从基层一线充实到市、县区直部门工作,一大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极大地优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在2011年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选拔11名35岁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区党政班子,选拔249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80后”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全市“525”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选派的75名挂职干部中,有6名提拔为副县级干部,45名提拔为正科级干部。为始终保持年轻干部的源头活水,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今年,市委按照党政类、事业类、政法类三大类,采取党组织推荐、专题调研等方式,选拔600名左右干部充实县处级后备干部库,选拔100名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战略储备。

   突出严格抓管理

  从严管理是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础。为此,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并对年轻干部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跟进教育。实行工作周记和“月审季评年考核”制度,细化分解各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并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后备干部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确保年轻干部积极向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