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菊婆媳三代照顾盲人邻居65载,七旬老人王启财:村里人都叫我“幸福”

28.12.2016  06:03

勤劳善良的刘引菊

    在天水市清水县土门乡丰盛村,提起村民王福润家的媳妇刘引菊,大家纷纷竖起大姆指,称赞她不仅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孝顺公婆,勤俭持家,更主要的是,打从嫁进王家那天起,她就从婆婆手里接过照顾盲人邻居王启财的“接力棒”。刘引菊25年如一日,对王启财老人就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刘引菊说,婆婆给我树立了好榜样。

    A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清水县土门乡丰盛村地处县城西北山区约60公里,1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刘引菊家时,她正在后院忙着整理柴垛。“刚从后山拾了些柴,给他王爷把炕烧上了,这两天降温天太冷,柴禾不能断。”刘引菊边说边将众人引进屋。炕上坐着三位老人,同盖一床被,邻居王启财正美滋滋地喝了一口罐罐茶,聊着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趣闻,引得另两位老人嘿嘿直乐。

    刘引菊家的这位盲人邻居今年70岁了,膝下无儿无女,孤苦伶仃。“65年了,要是没有这家人,没有引菊,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能不能活到现在都难说。”王启财老人说:“我5岁那年害了场大病,从此双目失明,那时引菊的奶奶照顾我,按年成算下来,也有65年了,这一家三代照顾了我一辈子……”刘引菊打断王启财的话说:“他王爷爷,快不要这么说,只要我做啥你吃啥,别发脾子乱骂人,我就高兴得很哩。”话音刚落,三个老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刘引菊公公解释说:“启财脾气不好,面条煮得软了不行,稀了也不行,只要一点不顺心,就骂引菊,可这孩子从来都不计较,时间长了也就习惯啦。”王启财感慨地说:“我脾气不好,有时心里烦了就想骂人,可这家人从来都没跟我计较过。村里人都叫我‘幸福’,仔细想想我也真是挺幸福的,虽然双目失明,但有这么好的一家人照顾我,像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我也挺知足的。

    B

    婆媳三代兑现着承诺

    刘引菊的婆婆赵元英回忆说,54年前,我嫁到这个村里来时,我婆婆就已经在照顾王启财母子二人。那时王启财的父亲刚去世,他与身有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我嫁进门没两天,婆婆就和我谈了次心,除了安顿家里的事情外,还特意嘱咐我要像自家人一样照顾好隔壁的盲眼邻居。婆婆当时说:“我答应过要照顾启财母子,虽然我身子骨现在还硬朗,可以照顾他们,以后万一我干不动了或不在了,你一定要把他们好好照料下去。”婆婆的话,赵元英记了大半辈子,也照做了大半辈子。

    王启财4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从此,王启财一日三餐、吃喝用度,全都成了赵元英一家的事。“那时家家生活都不宽裕,但不管怎么困难,我都要想方设法让他王叔吃饱穿暖,他这一辈子不容易,可怜得很。”赵元英动情地说。

    25年前,刘引菊嫁给赵元英的儿子。结婚的第一天,赵元英如同当年自己的婆婆嘱咐她一样,郑重地把新媳妇叫到身边,把照顾王启财的担子交到了刘引菊的手中。刘引菊从小就是个孝顺的孩子,在娘家时,伺候父母,照顾弟妹,操持家务,里里外外是把好手。面对婆婆的托付,她默默记在了心里。

    C

    将爱的种子代代相传

    从此,刘引菊开始接手照顾王启财的一切饮食起居。8年前,婆婆不小心摔断了腿,公公年龄大帮不上忙,丈夫在外出打工,孩子们都小。刘引菊还种着七口人的地,每天照顾完老的又要顾小的。刘引菊说:“那几年确实很苦很累,我几乎每天五点多就起来了,先把家里和他王爷爷那屋的事干完,然后就去忙地里的,一天干下来,脚底都跑得疼,只能强忍着。”婆婆赵元英见儿媳如此操劳,自已又帮不上忙,多次念叨说:“人家给后辈儿孙留下的都是家产,我们家穷,没什么家业,能传下去的也只有把这么个大活人接辈传代照顾好,最终给他养老送终。

    据村民们说,刘引菊娘家自祖辈起,刘氏一门怜贫济弱、孝老爱亲的品行风范就已经在邻里盛传。都说爱的种子能发芽,刘引菊言传身教感人至深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三个孩子,他们不仅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更是对王启财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76岁的村民刘莲英说:“村里人都叫王启财‘幸福’,为啥这么叫呢,是因为有三辈人照看他哩,吃饭时面调好送到手里,吃米饭时碗里夹满了菜,肉都可着让他吃,谁还享过这种福。我都70多岁的人了,每天还要下地干活,还要里外忙碌,哪像人家‘幸福’,一辈子都有人照看,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气。”兰州晚报记者哈丽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