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街区制”引热议 国外大城市街区制什么样

24.02.2016  12:48

原标题:国外大城市街区制什么样

编者按:“推广街区制”的城市发展路线图连日来引起民众的极大关注。“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初衷是为了治疗“毛细血管不畅”等“城市病”,但“打开”后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质量等问题又是民众实实在在的关切。《环球时报》记者对美、印、俄、日等国的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查,无论是开放的街区制还是封闭式的社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并对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一定借鉴作用。

美国:小区是否开放,业主投票决定

谈到“街区制”这个“新名词”,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美最早时的城市规划思路也是功能分离,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8月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所述,小区就是小区,道路就是道路,工厂就是工厂,商业就是商业,都是各管各的。相关的变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女士1961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中提到纽约应搞“小街道、小社区”的设想。该书对美国社会冲击很大,当时也有很多尖锐反对的意见,但后来欧美国家还是一步步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规划师1977年在利马开会,通过《马丘比丘》宪章以后。

在美国芝加哥等大城市市区,封闭住宅小区很少。据《环球时报》记者调查,芝加哥市区基本上是街区制,初来者根据街区门牌号基本能纵横定位找到地址。在郊区,才有一些高档社区是封闭的。这些社区里的道路不对外开放,保安和门卫都由小区物业负担,因此物业管理费比一般小区高很多。

为居民区内部交通安全考虑,芝加哥政府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内道路有严格限制,比如非高速的干道限速一般每小时4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而在小区内部,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小区,一般限速每小时25英里。很多开放社区会采取措施限制外部车辆流量或让司机减速,如用小型环岛取代十字路口,减少干线和小区道路的进出口。还有很多小区在高峰时段禁止路过车辆拐入小区“抄近路”,如芝加哥西郊的Elmhurst在IL 83号公路上立了很多高峰时段不准右转进入小区的标志。美国封闭小区的社区物业委员会由业主自己选举产生,管理小区的物业财务和各种计划。业主可以自己投票决定是不是要开放小区还是封闭小区。至于安全支出,如果当地居民比较富裕,房地产税比较多,警力就强一些,治安也会好一些。

美国重要政府部门或大公司不仅占地大,而且也采取封闭式。如美国能源部下属的阿岗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国家实验室就是完全的封闭系统,除了办公场所,还有宿舍,甚至专用铁路和发电厂,社会车辆原则上不能进入,有特殊访客或开放日时安检后才能放行。美国Discover Card(发现卡)、Abbott(雅培)等公司总部占地都很大,内部的道路不对外开放。麦当劳公司总部为了公关,对附近居民开放公司所属的公园和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