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10.10.2014  11:13

  原标题:涤荡“四风”惠民生——定西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记者 王瑞军 郭建设 张笑倩 何环璟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陇中大地一场涤荡“四风”的行动,使定西市正在经历着羽化成蝶般的美丽蜕变。

  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历时6个多月,全市6580个基层党组织、127568名共产党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发扬“三苦”精神、争当“五个”先锋为载体,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次入脑入心的学习,这是一次思想作风的洗礼,这更是一次干群思想交汇、情感交融、相互律动的凝心聚力之举,必将在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省委第八督导组第一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等省上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我市教育实践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省内主流媒体聚焦定西,报道了定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脚踏实地、以群众期盼为切入点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学得透彻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这是一场洗涤思想和灵魂的“革命”。

  2014年2月9日,春节过后的第三天,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市委常委要以身作则,深入学习,切实打牢学习教育这个基础,着力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学’的问题。”市委书记张令平坚定的语气表明了市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动真格、要实效、见成效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也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扎实学习,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当好示范、作好表率。

  不走过场、不摆形式,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放下事务静心学,重温传统思考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行动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

  事实上,为了奠定全市教育实践活动的坚实基础,市委早在2013年中央安排部署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就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学习进行专题部署,为活动开展夯实了工作基础。从去年12月开始,“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轮训班”在市委党校举办,由市委常委分批分次授课辅导,为开展全市教育实践活动确立了思想基础。

  着眼补“钙”强“骨”,市委常委会组织连续一周的集体学习,学透规定篇目,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严谨认真,集体学习做到原原本本学;静下心思、融会贯通,晚上自学做到带着问题学。市委常委们以孜孜以求的精神,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学习,每次都力求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通过认真研读指定书目、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撰写心得体会和发言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学习实效。

  搞好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常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集体学习、交流研讨……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教育行动引起了全市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大家对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市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全市7县区和64个市直部门发挥了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把学习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紧抓实,确保学习对象、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实到位。据统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全市共组织集体学习3万次、专题辅导0.9万次、讲党课0.6万次、撰写心得体会10.8万篇、交流发言1.9万次。

  听得真切 沉下身子问“症”于民

  “问症”于民,才能找准“病情”。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把愿意听意见、能够听到意见、真正听意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以真诚的态度、有效的方式,让群众愿提、敢提、真提意见,做到真心听意见、开门搞教育。

  活动伊始,市委就明确了各常委在征求意见工作中的责任分工,要求各常委深入联系点、市县基层、分管部门和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市委班子和常委个人的意见。特别是注意听取普通群众、“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同志、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单位的意见。

  张令平、唐晓明等市上领导既向各单位发出征求意见通知,又上门走访离退休老干部和联系点群众,既与普通干部群众随机交流听取意见,又专门到信访部门调研并接待信访群众。

  市委常委还召开专门会议,真诚地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征求意见建议。

  上行下效,各县区、各部门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建议。临洮县则把群众代表请到了县委常委会上,让群众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真没想到能参加县委常委会,当面给县领导提意见建议。”洮阳镇瑞新村村民高树林说起参加县委常委会的情形,心情依然激动。

  “听听群众的呼声,形成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通过参加县委常委会,我感受到了县委的民主作风,体会到党是我们老百姓的党。”参加会议的群众代表这样说。

  群众的意见是一面镜子。擦擦镜子,照一照,里面就是领导干部和机关的“四风”画像。我市在活动启动之前,就在提前走访调研、认真查找问题、充分征求意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召开动员会议时,各督导组都按要求组织了民主评议,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活动启动后,全市各级党组织采取召开座谈会议、走访党员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集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征求意见建议52.4万条,归纳梳理为23.2万条,其中涉及“四风”方面17.3万条。

  在意见建议的分析梳理中,我市注重聚焦“四风”问题,制定了《征求意见分类梳理表》、《征求意见分类梳理审核操作流程》,从意见征求范围广不广、征求意见数量多不多、聚焦“四风”问题准不准、问题归类清不清等四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防止以工作问题代替“四风”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并注意查找隐藏在工作背后的作风问题,真正找全、找准、找实各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流行病、地方病、部门病和个体病。

  为了更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今年4月,市上集中组织开展了市县区“万名党政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2457条,排查矛盾纠纷4100起、化解3443起,帮办实事8932件,真正做到了征求意见覆盖广、质量高、效果好。

  最好的监督来自群众,活动开展以来,市上在原市长热线的基础上,整合民生热线、民生短信、书记和市长信箱等信息来源渠道组建的电子民生平台,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市上党政部门了解社情民意、办理民生事项的重要阵地,被群众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截至目前,市电子民生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6.6万件,有效转办3.3万件,办结3.1万件,办结率达92.9%。电子民生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称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定西模式”

  照得清楚 身边典型充当标杆

  为政不在多言,榜样的力量最为重要。

  在找学标杆方面,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发扬三苦精神,争当五个先锋”、“学习焦裕禄、争当好干部”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焦裕禄》,学习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达到了以学促查、以学促改的目的。另一方面,从活动伊始,我市就创办编印《身边的榜样》2辑、《十佳身边榜样》1辑,选树了纪委书记的好榜样朱勤等10个典型人物、2个先进集体、20个典型案例。

  为把学习焦裕禄精神引向深入,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与定西“三苦”精神的关联性和契合点,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定西“三苦”精神的通知》,提出深学、细照、笃行的具体要求,鼓励各级党员干部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柴生芳同志就是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鲜活典型,是一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代表。

  柴生芳同志猝死的消息一经公布,网上即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惋惜者有之,愕然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其中不乏尖锐刺耳的声音。然而,与网上无端猜测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当地干部群众泪洒长街自发依依相送的情形。这种反差,恰恰说明了柴生芳精神在当前形势下的弥足珍贵——“临洮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柴县长一路走好”——这些标语和横幅,表达了老百姓最朴素的心声,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鞭策。

  “进入8月以来,柴县长用10多天时间、行程近3000公里,跑遍了全县的323个行政村;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离世前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7.5小时。”在柴生芳的同事的回忆当中,这就是他的工作状态,甚至是生活状态。正因如此,柴生芳才会赢得那么多当地群众的赞誉,也赢得了各级党委部门的高度肯定。柴生芳离世后,先后被临洮县委、定西市委、甘肃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中宣部确定为“时代楷模”标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都做了大容量、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集中宣传。截至目前,各级媒体发稿量已超过100多篇。

  “为人民服务”简单而又复杂,正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柴生芳同志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句话镌刻在了每一位为这句话奋斗的同志心中,并赋予了孔繁森、焦裕禄等老典型新的时代色彩。市委把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先后印制了《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代表——柴生芳》等学习资料,并下发通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以柴生芳同志为标杆,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推动整改落实取得更大成效。市内各媒体也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柴生芳同志先进典型事迹,为促进全市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凝聚正能量、增添新动力。柴生芳的同志的事迹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共鸣,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为我市的改革发展事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柴生芳同志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品质,是我市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必将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历久弥新,散发出永恒的芬芳!

  改得扎实 动真碰硬取信于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张令平反复告诫,群众不满意的,我们就要改,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予以回应;突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市委教育办要求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梳理,找到问题的根源,触及问题的实质,能当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当时不能整改的创造条件整改,并向群众说明情况。

  群众对文山会海、工作浮于表面、庆典满天飞等顽疾意见很大,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治顽疾。市委常委会带头转变会风,会议议题汇报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可合并的会议一律合并召开,一般会议一律改为视频形式,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取消。各类会议均不摆放花草,不发文件袋和笔记本。市上领导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均不作报道,严格控制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报道时长和字数。

  针对公务用车管理混乱、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等问题,市上组织力量开发了管理软件,实行网上登记、网上派车、网上监督,使公务用车管理更加制度化、透明化和信息化。

  针对群众对领导干部大吃大喝等奢靡之风的深恶痛绝,市委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全市各级在公务接待中全部取消了高档烟酒和高档菜肴,一律不再迎来送往,全部到定点接待单位或职工食堂吃工作餐。乡镇、街道、村、社区认真落实零接待制度,领导到近郊市区工作一律不安排就餐。

  一直以来,定西婚丧嫁娶奢侈浪费问题比较突出,甚至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借机敛财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市委要求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移风易俗,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要求出台后,党员领导干部在操办婚丧喜庆前向市纪委报备,通过党员领导带头,有效遏制了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奢侈浪费之风。

  针对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各种不方便,我市推行了“民事代办”制度,将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各个办事窗口“推移”到村社前沿,由驻村干部、村干部和社长承担“代办员”职责任务,为群众提供就近服务和上门服务。通过“民事代办”,由原来的“群众找窗口”变为“窗口到农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针对群众反映的货运车辆年审程序复杂的问题,交运部门积极整改落实,将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及年审等业务的办理权下放各县区运管分局,方便了县区货运经营者就近办理车辆证件及检审验业务。

  ……

  在活动中,我市群众反映突出的6.3万件问题已整改落实5.1万件。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半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践行群众路线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市正通过严格要求,真查实改,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让人民群众满意,并凝聚起全市力量,共同谱写定西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