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掐尖”开启招生季序幕?生源之战应有底线

30.06.2015  12:15

6月28日上午,北大与清华在微博上以一场“撕破脸”的生源之争,开启了2015招生季的序幕。这似乎是近年来每个高考招生时节必会上演的戏码:招生老师贴身游说,当面互掐,暗中互黑,其间辅以各种利诱。无论戏份几何,目标只有一个——状元以降的高分考生。在这场生源之战曝光于公众视野之前,6月24日,北京高考出分后的第二天,记者走进北京某大学招生咨询现场,开始了这场特殊的贴身采访。

  当各界在观察并评论北大、清华这场招生之争时,我们是否更应该理性思考,是什么将高校推入“互撕”的境地?理想中的科学、高效、有序招生,应该是什么样?

   名校互撕,不可破底线

  初见北京某高校招生老师L,记者的第一感觉完全与想象不同,因为,他们好像并不太忙。

  “每人重点把守一所学校,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接听或现场接待考生及家长咨询,不过,需要重点关注的考生我们心里早都有数了,毕竟充足的准备从去年就开始了。”L老师如此简略地向记者概述了他所负责的工作。

  “我考了698分,某某计划加了20分,艺术特长加了60分。”6月25日下午两点半,L老师开始接待当天前来咨询的第五位考生。

  “你这个分数来我们这儿肯定没问题,我们欢迎你。你想学什么专业……”L老师按掉了已经响了多时的手机,仔细回应考生咨询。“这是全才,也是我们最希望要的人才。”待这位考生离去,L老师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

  连续跟踪几日,记者颇有点失望,怎么如此波澜不惊,完全没有想象中抢生源的“硝烟弥漫”?L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应该说北京的考生对高校了解得比较深入,我想学什么,哪所学校的专业甚至气质适合我,学生心里比较有谱。同时,学校的招生工作不可能仅靠这几天一蹴而就,我们每个人联系的中学,哪些学生怎么样,我们早已了然于心,所以,才有你今天看到的平静。

  “这叫功夫在事外。谁不想抢到好学生?”L老师补充了一句。

  “高校明枪暗箭、互撕,都是为了抢优质生源。”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说,生源即学生的素质,在同类人群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清华、北大为什么好?第一是吸引了优质生源,第二才是师资、教育投入等等。因此,处在同等级别、水平的大学,难免会抢生源。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也认为,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每一所大学都会竭尽全力去争取、吸引优秀学生。“北大、清华之所以因抢生源而饱受批评,主要原因在于,在抢生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可控制的情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难免‘擦枪走火’。其实,每年招生之前,北大、清华招办都会对招生组提出严肃的纪律要求,包括明确哪些事情不能做。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比如现在披露出来的事件就是如此,一方出招,另一方不得不见招拆招。

  一位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坦陈:“每年招生季,学校都会对招生工作施加压力,格外关注一些可以量化的硬指标,比如说招到‘头名’‘全省前十名’‘录取分数线’等等,我们也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得已而为之。

  对此,马陆亭强调:“争抢生源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弄虚作假,做违规、超出底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