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能源开发为何成了贪官最爱

18.09.2014  16:10

  连云港书记李强被抓现场:讲话时会场走进陌生男子 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 :昨天(9月17日)又传来贪官落马的消息。媒体据中纪委网站的消息报道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另有媒体“从多个渠道获得证实,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被纪检监察部门带走调查”。

  据说,潘逸阳是十八大后第5个因腐败而受纪检部门调查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而李强则是中央巡视组进入江苏后被带走调查的第一个省辖市市委书记,也是近5年来江苏被调查的第二个市委书记(前一个为无锡原市委书记)。这两个官员,一个属于“60后”,前路还远;另一个将于明年“到站”退休,眼望就可软着陆去度晚年。这一次,他俩都在“被带走调查”的同一个“站牌”下,中断了此前各自不同的仕途,同归囹圄。

  引人注意的是潘逸阳。这个“60后”官员因其在共青团系统的从政履历而“抢跑”于同龄官员。据媒体“扒底”说,潘逸阳在广东的共青团系统工作了9年,1995年34岁时就已官至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正是这个职位,垫高了潘逸阳其后仕途的踏板,使他在40岁时就步入了省部级官员的行列。而同样的职位——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也曾把万庆良托举到广州市“最年轻”官员的行列,并在十八大上入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但是,不管是从共青团系统“抢跑”至高官之位的官员,还是从其他路子摸爬滚打至实权之位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搞基本建设,爱搞能源开发。对此,人们不妨从去年以来、甚或更早落马的三四十个省部级、副国级官员数起,直数到身边熟悉的科处厅局级官员,看看有几个官员能例外于此。实际上,从十八大后首个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李春城起,直到上述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都是在这里失足。李春城人送绰号“李拆城”,李强在百姓中的别名为“李八(扒)路”。拆城和扒路,他们都贪于斯,毁于斯。

  相对而言,后发国家,尤其是政府主导和驱动的后发国家,官员搞基本建设、开发能源的动机格外强烈。与政府投资制造业不同,基建的成品不用拿到市场上检验,因此“投资效果”由政府说了算。至于能源开发,决定其投资额度的地球物理以及其他自然条件为常人所难懂,官员可以在这些项目的资金使用上一锤定音。

  更重要的还在于,投资基建和能源的资金往往掌控在政府官员手中,而涉及到基建和能源项目的最重要决定权——土地以及资源使用权也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这就使得投资基建和开发能源成了官员说了算且资金有保证的“肥活”。花财政的钱办自己的事,再管控好辖下的媒体,官员的业绩就这样从基建和能源开发项目上生长出来了。

  在基建和能源开发项目上,贪腐官员常常是有条件干,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干。如上述“李八(扒)路”,刚到入连云港上任,就迅速启动了市区多处主要交通要道的“(沥青)黑化”工程,而这些道路在前任市委书记期间刚被翻新。“李八(扒)路”还违法对连云港地方发展规划方案进行了较大范围和幅度的调整,对城市特别是主城区的每个房地产项目都要“亲自重审”……一个市委书记,不管党务,不理政务,却放下身段干起下属官员的具体工作,其用意何在,路人皆知。

  在现有制度条件下,严格财政预决算制度,限制政府在投资领域的权力,尤其是限制党务官员乱插手具体项目招投标等资金进出环节,是肃贪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