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庆

12.05.2015  11:57

  原标题:扎根基层诠仁心——记全省先进工作者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庆

  赵明霞 阳征

  问诊、听诊、查体、测体温、量血压、写处方、叮嘱用药……时针已经指向了12点,可忙了一上午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庆,仍旧一丝不苟地在为患者诊治。

  不忍心看他如此劳累,一位好心患者提醒到:“周大夫,要不你先去吃饭,我们等一会,没关系的。”

  “不用了,看病要紧,先看病吧。”周国庆头也不抬一下,继续专注地为患者诊疗。

  省出吃饭的时间多看几个病人,是周国庆从医以来的习惯,也是他身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

  周国庆今年45岁,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已经19年了。19年来,他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用一件件的平凡小事诠释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由于医生紧缺,周国庆经常白班连夜班,夜班连白班。平时上班最早的是他,下班最晚的也是他,加班加点是常事,一年365天他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只要是他坐诊,病人们总是早早就在诊室外排队等候。由于病人多,到了诊室就很难有片刻的休息时间,问诊、测体温、写处方、叮嘱用药……一旦工作起来,周国庆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动力十足,在别人看来枯燥烦闷的诊治流程,他却乐在其中,始终认真、仔细、用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

  日诊疗人次超过50人是经常的事,高强度的工作,考验的不止是他的专业水平,更是身为医生的责任感。“患者身体不舒服,排队就诊心里肯定很着急,我是一名医生,要多为患者考虑,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周国庆说。

  为了多看几个病人,周国庆很少喝水,在他看来,少喝一杯水,就少去几趟卫生间,就能多看几个病人。碰上门诊高峰期,他甚至不能按点下班、按时吃饭,实在是饿极了,他就匆匆咬几口面包挡一阵,然后继续给病人看病。有患者心疼地说:“周大夫,忙得又吃不上饭了,老吃面包,身体能吃得消么?”他总是笑着回答:“没事,能行!”

  正是他这种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的行医原则,使他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周国庆常说:“为医者,必德才兼备,二者缺一不可为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他积极倡导“看好病,少花钱”的理念,以身作则并要求全体职工一定要从患者需求、健康需求的角度开展医疗服务,积极推行全程、全员、全面、微笑、满意服务的五项服务。他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深深地影响着单位的其他医务人员,并逐渐产生了群体正能量效应,为单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群众满意度快速提升。在去年开展的社区卫生工作满意度调查中,社区居民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态度好、看病认真、环境整洁、价格便宜”。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这不只是周国庆的一句口号,他也是这么做的。在2010年机构调整时,他毅然放弃了进入三级医院工作的机会,依然决定继续留在社区工作,他说:“社区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热爱的职业,更有我视同亲人的患者和居民,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

  多年来的付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聊起周大夫,大家都说:“把全家的健康问题交给他,我们放心。”居民许继成和老伴儿王洪彩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心脏病、高血压等老年病常年折磨着他们,在周国庆的治疗下,二老的病症开始好转。只要一提起周国庆,两位老人就禁不住夸赞说:“周大夫是我们的好医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老两口离不开他。”

  工作之余,周国庆认真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深入群众潜心调查,探索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条块结合,相互补充”的社区公卫服务模式——“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人+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团队+社区居民志愿者团队”模式,走在了省内同行业的前列。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医疗环境不断改善,近三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平均每年保持40%的增长率,中心先后荣获“甘肃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