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5”思路催生“五区”建设未来五年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伴随着2016年的开启,榆中县“十三五”规划的起跑线业已“划定”。在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看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榆中县各领域下一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基本原则,更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思想保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晓宁详谈了榆中县下一步发展的设想:“十三五”期间,榆中县要发展成为兰州城市东拓的承载区、全省商贸物流聚集区、生态旅游的富集区、新兴优势产业示范区、人居环境理想居住区。”
优化布局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空间战略布局方面,榆中应该形成一个‘南游北药东工西商中农’的格局。”王晓宁认为,县委新提出的“15355”发展思路,与中央的政策、形势的变化贴得更紧,与榆中的实际联系的更近——
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打造以县城、三角城、夏官营等地区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实现龙头带动发展。依托兴隆山的独特生态优势,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环城东路……以提升承载疏解能力,扩大城市规模,打造兰州东部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增强和平工业园区的引擎先导作用,全力推进和平工业园区建设。依托金川科技园、毅德商贸城,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建材、家居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兰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
加快推进区域组团发展:根据榆中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定位,打破乡域界限和行政壁垒,以骨干路网相串连,打造和平、定连、金来、夏官营、甘草、青城、南山、北山等八大外围组团,形成多节点、网络状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王晓宁介绍说,到2020年榆中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7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达到26378
元和9665元。王晓宁坦言,要通过“五大工程”来提升榆中县域经济、推动跨越发展:
项目强县突破工程。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锂电池产业聚集区、建设太阳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创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二是壮大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全域旅游试点县建设,把榆中打造为兰州市民旅游休闲的大本营、蜚声国内的中国西北游“必选地”。
区县委书记话“十三五”
交通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榆中夏官营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实现客运支线、货运航班起降。加快轨道交通4号线榆中境内线路建设,规划建设陇海铁路骆驼巷货运站,扩建夏官营客运站,建成宝兰客专客运站。建成榆定快速路、盆地大道二期等工程。启动建设贯通南部山区的兴隆山旅游专线、市区至青城旅游专线。推动在建的市区南绕城、北绕城高速与县城对接联通。利用2年时间,普遍提高县域内道路等级。
生态绿化造林工程。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北山生态环境修复、南山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宛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白虎山绿化造林工程,全面启动道路沿线造林绿化活动。实施南北两山100万亩造林绿化项目,打造兰州东部绿色生态屏障。
造田流转种植工程。就是在北山打造5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30万亩的中药材,20万亩的经济作物,23个乡镇每个乡镇3家龙头企业总共69家。做大做强标准化养殖业,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肉驴、马麝等特色高利润养殖业。巩固提升高原夏菜主导产业品牌,进一步扩大南部冷凉型蔬菜创汇基地规模,提高中药材、百合、商品洋芋、舍饲养殖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小城镇建设工程。推进以县城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带动型、以金崖为代表的工业带动型、以甘草店为代表的商贸带动型、以高崖、小康营、新营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带动型、以青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带动型、以夏官营为代表的科教服务带动型等城镇化发展模式。南部山区以马坡为中心,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型城镇,北山地区以贡井为中心,突出中药材、百合等特色产业,打造北山区域中心城镇。
聚焦精准加速建设小康社会
王晓宁表示,榆中县要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村容村貌改造战、美丽乡村提升战三大战役,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脱贫攻坚战。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21”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落实好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提高扶贫实效,在“十三五”期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从2016年起,力争每年建成50个左右的小康达标村。
村容村貌改造战。全县开展以治理脏乱差、实现人畜分离、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创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市容管理、环境执法等工作向农村延伸,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机制,加强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监督管理。对一些养殖产业规模化的村社,动员引导群众发展棚圈养殖、清洁养殖,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提升战。加强县城出入口、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的景观规划设计与改造提升,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位。强力推进“555”建设计划——加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五大整治”,推动设施配套、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等“五大提升”,实施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等“五大建设”,不断提高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到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达到1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20—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