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建设局对症下药积极整改个性问题

02.06.2014  11:13

  中国甘肃网6月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甄燕红) 4月份,我市对全市15个重点单位征集来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通报。市建设局的个性问题主要集中三个方面:工作谋划能力差,建筑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没有统筹;投标报名流于形式;工作协调存在问题,有些问题反映后没有回应。针对这些问题,市建设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明确整改措施,推进长效机制构建,不断推进治污治堵、五城联创、风情线改造和提升服务质量等工作。

  针对工作谋划能力差,建筑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没有统筹的问题,市建设局加强工作统筹,每年从9月份开始,市建设局即着手准备编制次年《兰州市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主要通过项目库系统和印发书面通知等多种方式征集城建项目,并对项目报送范围、类别、推荐条件、报送格式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要求,提高城建项目决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第二年计划实施的项目,提前着手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准备、早计划、早预算,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工建设。同时,从去年9月份开始,市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严格审核城建项目,对不具备拆迁条件或建设资金无法落实的项目均不列入城建计划,严格控制城建项目盘子,确保城建计划的实施率。

  针对群众提出的投标报名流于形式的问题,市建设局依据《招投标法》等法律规定禁止肢解发包,禁止招标人排斥潜在投标人,在前期备案和整个招标过程中,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进一步完善投标公告内容,明确具体地址、网络、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针对企业在报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

  针对工作协调存在问题,有些问题反映后没有回应。市执法局加大城建口工作协调推动力度,发挥好市建设局的职能作用,班子成员履职尽责,牵头抓好承担的工作;加大对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完善季度工作报告制度,对收集到的意见问题及时细化分解,作为督办事项,每季度由局办公室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汇报进展情况;对重点工作和督办事项明确牵头处室和负责人,办理时限,由局督导组负责定期督促检查,推动落实;建立领导包抓项目制度,靠实职责任,对重点工作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督促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配合不力,牵头不到位的严格进行追究。五是畅通反馈渠道,根据意见建议来源,分别由局办公室、局信息处和人事处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反馈,将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向群众及时通报,说明情况。

  相关新闻

  征集意见近千条逐条整改见成效

  建设局:审批办理时限从188个工作日压缩为71个工作日

  又讯(首席记者 甄燕红) 针对市委征求到的15个重点部门意见建议中,涉及市建设局的五个方面53条意见建议逐条进行分析研究,从市政设施管理、简化办理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入手,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市建设局共征求意见建议972条,梳理归纳为731条,现已整改82条。特别对群众所反映的审批时间太长问题,市建设局将办理流程将前两个环节合并,由受理、审查、审批、办结四个环节减少为三个环节,办理时限从188个工作日,压缩为71个工作日,压缩率62.2%。

  合并办事环节压缩审批时限

  针对群众提出的“办事流程多,群众跑来跑去不方便,无谓的时间浪费多,工作效率较低。”这一问题,市建设局将压缩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间作为便民服务的重要抓手,目前办理流程将前两个环节合并,由受理、审查、审批、办结四个环节减少为三个环节,办理时限从188个工作日,压缩为71个工作日,压缩率62.2%。

  特别是针对房地产企业资质申请环节复杂冗长的问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取消部分要件,使开发企业以前最少报件2-3次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1次即能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做到随到随办。

  计划对城市四区160条道路进行整治维修

  燃气、供热、供水、排污、路灯等市政公用设施遗失破损不能及时维护,影响群众日常生活。针对反馈的林家庄和华林山公路市政公用设施损坏问题,市建设局及时更新维护,并举一反三,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全面实行设施巡查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三定一包干”责任制,严格落实井盖发现丢失问题2小时内进行补盖、道路出现坑槽在15日内进行维修、路灯及时维修等规定。同时将有限资金投入急难险重养护项目,已计划对城市四区160条道路进行整治维修,确保主次干道完好率达到95%以上。

  就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了解民情不到位、部分局属单位办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市建设局主要领导深入基层、督促解决办事群众困难,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现场研究定策,解决了鼓楼巷改造后车辆乱停乱放、傅家巷小区路灯损毁、小西湖立交桥面坑洼不平、天水路人车混行等问题;通过协调相关企业、制定管网改造方案、申请资金补贴等形式,解决五一山小区自来水压过小、东岗西路人行家属院暖气不达标等问题。

  对“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反映的华林坪桥桥基下沉、海鸿大厦门前路面塌陷等31个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实地调查,即时解决反馈。

  入地管线同步施工避免马路重复开挖

  马路开挖无规划,经常重复开挖,背街小巷路面修复不及时,群众建议加强道路维修巡查。今年年初,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召集各管线单位召开城区道路开挖申报及道路开挖监管会议,要求各管线单位上报全年开挖计划,并要求新建、改建项目涉及的各类配套管网必须同步敷设,新建、改建的道路五年内不得开挖,大修后道路三年内不得开挖。

  近年来,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治理空气污染,市政府实施了轨道交通、上跨下穿、煤改气等工程项目,都涉及城区道路开挖,市政工程管理处将加大巡查力度,对开挖施工现场进行旁站式管理。同时,各区政府在小街巷的整治改造前,建设局将积极配合协调给排水、燃气、供热等管线单位,对需要入地的管线同步施工,尽量减少道路重复开挖。

  公用市政行业的项目、职业资格证等审批周期长,影响工作。群众建议压减程序,缩短时限,在最短的时限内及时予以办理。为杜绝城市道路的重复开挖,市建设局要求市政工程管理处将严把道路开挖审批关。对符合要求的道路开挖申请,缩短审批时限,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事项。

  为保畅通轨道交通精心组织施工

  针对反馈的轨道交通、路桥建设和马路开挖等方面的问题,市建设局以畅交通、保出行为重点,从全市层面认真研究谋划项目建设和交通组织,加快了“上跨下穿”工程建设,将群众反映集中的牟家庄小学、火车站西路十字、铁路新村市场等区域,列入过街天桥建设计划,年内建设过街通道20座;在精心做好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落实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今年3月已正式启动兰州轨道交通建设,力争按期建成通车;同时妥善处理道路开挖有关审批项目,控制开挖时间和施工时机,通过夜晚施工、文明施工等措施,降低道路开挖对交通的影响。

  专项整治建筑领域打非治违

  “城乡建设执法监察不到位,违法违规工程屡查屡现,处置不力。”针对群众反映的这一问题,市建设局一方面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通过内部调整的方式,对现有执法人员力量进行整合,成立专职机构,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结合市安委会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活动,深入开展建筑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巡查频次,对检查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和违规违章问题严格按照“四个一律”和

  “六个一批”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对多次整改不到位以及拒不整改的项目,采取约谈警示、媒体曝光、记不良行为记录等措施,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市场秩序。

  市建设局局属市政工程管理处将进一步加大设施巡查力度,严格落实“三定一包干”责任制,责任到人,及时制止擅自占用、开挖市政设施的违法行为。并积极协调有关执法单位,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