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精美城堡雄伟 武威秦氏故居藏在深闺人未识

04.08.2015  10:34
原标题:武威秦氏故居藏在深闺人未识

秦氏故居极具建筑艺术

武威秦氏故居堪与‘甘肃第一庄’——民勤瑞安堡相媲美。不仅如此,瑞安堡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而秦氏故居却早在民国十年(1921年)就建成了。然而在武威,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却寂寞凄守在凉州区金羊镇海藏村7组,未得修缮,也未得世人观瞻。”8月3日,记者在武威采访时,当地文物专家如是叹息。

现状:破落城堡藏于村舍

关于秦氏故居,记者遍寻武威文史资料,却未找到片言只语。即便在武威的“名胜古迹”资料中,亦未有所获。8月3日,记者费尽周折才寻至秦氏故居。在一户户农居和休闲度假村的掩映下,12米高的古城墙矗立在眼前,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原来,西北地区还有这样保存完整、高大雄伟的城堡。

整个庄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约7680平方米。南、北各筑护院墩一座,南院墙偏东辟正门。院内呈四合院式布局,现存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倒座、东西厢房、堂屋、伙房及储藏室。北为堂屋,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前出廊;东西厢房各五间,硬山顶,前出廊;倒座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庄门石条砌筑,门楣题“味经遗范”,题记四周雕花,门框题有对联一副,上联为“积善前程应远大”,下联为“存仁后地自宽宏”,题记均为隶书,为武威当地名人贾坛(民国时期武威人,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曾对保护武威文物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书。

秦氏故居保留了古民居四合院的建筑特征。院落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梁架采用抬梁式或硬山搁檩式建筑风格,檐部装修精致,砖雕、木雕做工精美、形式多样。然而,南北院墙顶部围墙及女儿墙已残缺不全,院墙四周有许多竖向裂缝,墙下有偌大的破洞。行至堂屋处,屋内已年久失修,仰目精美高大的木制结构时,不时有人提醒记者注意安全。楼上厢房,木雕做工精致,却无法近前。再细看破败残损的窗纸,竟然是前人用毛笔书写的“账本”类文字。

绕过高大城堡围墙,来到旁边一处幽静的度假村,知情人士提醒,这片度假村的树木亦为古树,这里原为秦氏故居的后花园,现如今却紧贴城堡土墙修起了现代建筑,仅把城堡围墙部分“生生”地“”在一片岌岌可危的古建筑中。

呼吁:城堡庄院期待修缮

秦氏故居主人秦延德何许人?竟然耗费财力修建了如此坚固、高大、雄伟的城堡?

武威文物专家党寿山先生和长期关注文物保护的冯天民先生讲,这种防御性建筑,在南方比较少见。而在西北地区,大都是外围有“车院”,用于圈养牲畜,安置长工等。而在内围,它的城墙高大、坚固,厚实、宽大的古城墙上面四处都有角楼,中间有高楼,它们之间还有天桥可通行。当敌人来袭时,人们可在角楼或围墙上投掷石块、放箭等。内院建筑精细,极尽奢华。作为防御工事,城堡内设有暗道、暗室、射击孔等。作为地主庄院,它规模浩大,设计精巧。既有古建筑的雕梁画柱,实用和美观,又融军事防御和日常居住为一体,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如此保存完好的文物遗址,为何一直未曾得到修缮?当日,记者自武威市凉州区文体局了解到,秦氏故居于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才移交凉州区文体局管理。2011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以来,文体局曾经组织当地文物专家进行论证修缮,但因种种原因搁置。今年以来,凉州区文体局就秦氏故居的修缮方案已报请省文物部门,希望得到批复后,再次进行论证,尽快得到修缮。(雒焕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