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让“建档立卡”成为精准扶贫的“核武器”

26.01.2016  14:01

省委副书记、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在1月20日上午,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全面准确、扎实细致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质量效率。(甘肃日报报道)

俗话说,说的好不如唱的好,唱的好不如做的好。所以,这次省委副书记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在扶贫中做好“建档立卡”的工作,实际上,也就是要让“建档立卡”成为精准扶贫的“核武器”。

首先,“建档立卡”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措施,也是“真扶贫、扶真贫”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过去仅靠专项扶贫转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但由于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分工不同,承担的扶贫任务也不同。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今,通过“建档立卡”信息化,既可以发现贫困洼地,打破贫困需求和扶贫力量间的“信息鸿沟”,也可以贯通帮扶政策和资源进村的入户渠道,实现与扶贫对象的有效对接。为此,只有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逐村逐户逐人全面开展地毯式“建档立卡”,才能确保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宏伟目标。

另一方面,与过去相比,我们甘肃的贫困人口虽然已经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却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扶贫过程中,要科学施策、有效应对。为此,“建档立卡”,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化,就成为了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然而,从各地的实践情况看,却差强人意。很多干部的扶贫工作方式依然是习惯于“涛声依旧”,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乱撒胡椒面。对建档立卡找“穷根”,这种既繁琐又细小的工作,常常“不屑一顾”。所以,进一步明确和重视建档立卡的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笔者建议,这次会议之后,相关部门、各级干部应切实依据省委要求,做实、做细、做好“建档立卡”的工作,以进一步区别开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从而帮助上级机关在制定脱贫措施时,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分类、准确分类,以助力我省2020年如期脱贫,让“全面小康”化身为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