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两年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56项 总里程1235.4公里

19.12.2015  11:10

  原标题:构建“大动脉”畅通“小血管”

  我市两年共计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56项建设总里程1235.4公里

  绿化了的村路

  银山乡茨坪村“天路”

  连搭乡通往马家山村道

  初冬时分,大地苍茫。清晨起来,沿着通到家门口的宽敞水泥路,榆中县园子岔乡万羊村村民展学招去地里劳动。万羊村位于园子岔乡东南面,深处北山腹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71户1550口人。多年来,当地的村民都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下进行着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耕种,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也落后,但是道路建设改变了这一切。

  记者从兰州市公路局了解到,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将农村道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步入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构建交通“大动脉”、大网络的同时,着力畅通乡村“小血管”。各帮扶单位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村改善最基础的设施。2013年-2015年,我市共计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56项,建设总里程1235.4公里,计划投资80108万元。2015年实现100%的乡镇拥有客运站、100%的建制村有汽车停靠站点,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

  A

  修路修到百姓心坎上

  雪后天晴,冷风吹来格外寒冷。从榆中县郭家沟村委会大门口出发,沿着东南方向的一条红砖路绕山梁前行,不时有农用车和摩托车从身边经过。村民王彦兵告诉记者,这条道路共8.1公里,以前这段路小车进不来,三马子出一趟山得两个多小时,碰上雨雪天气就别想着出门了,特别是村里谁家要娶媳嫁女,一定要事先看好天气预报早做准备。他高兴地说:“现在你看多平展啊,真是修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我市大部分贫困村镇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扶贫攻坚战中,我市着眼补齐发展短板,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和扶贫攻坚基础设施改善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实施交通扶贫,逐步解决贫困片区行路难的问题。为此,我市成立了交通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责任,并层层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各县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建立起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包抓落实机制。市交通委有关人士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路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因此,扶贫攻坚,交通率先行动,为全市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大刀阔斧的开展夯实了先决条件。

  “婶,您坐这儿,就剩这一个空座了。”随着售票员亲切的招呼声,迎着冬日早晨的太阳,榆中县城通往新营乡的公交车行驶在平整的道路上,现年65岁的张玉萍看着车窗外满是感慨,她告诉记者:“前些年走新营乡的路歪歪扭扭、坑坑洼洼,一般老人们都不敢坐,就怕颠出来个啥病,孩子有个头疼脑热,也将就着在村里抓点药,现在路好了,通的车也多了,去县城更方便了。”

  路通了,百姓笑了。记者在榆中、永登、皋兰采访时看到,如今,不论是川区,还是山区,乡村道路的改善成了当地老百姓最为自豪的事情。一组数据显示,兰州市交通扶贫建设目标比全国目标同期提前五年,比全省目标同期提前三年,到2015年底,全市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和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站点、村村通班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其中,2013年实施32个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项目,建制村通畅率达到84.2%,2014年实施70个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项目,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1%,2015年实施54个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项目,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

  B

  打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路

  走在琅峪村新铺的红砖路上,市人大联扶干部杨巩显得格外有劲。“这条路是联扶单位争取资金修建的,铺路的时候驻村干部和当地老百姓一起干活。那种热闹场景一辈子也忘不了。”杨巩告诉记者,现在琅峪村的几个自然村都是这样的路,过去村里开会村社干部要走上半天,现在骑摩托车几分钟就过来了,特别方便。

  “这段路改变了琅峪村的历史。”站在进村的路口边,村支书张才明说,这两年联扶单位协调基础设施资金近300万元,从边沟整治、增加防护栏到路面修复,一下子让这段险路变成通途。“别的不说,就因为路好走了,收购商多了,琅峪村的百合收购价就比别处多了1块钱。”从山下到山上,这段路的距离并不是太远。从山口驱车走到琅峪村村委会门前时,只用不到10分钟。路面虽然不宽,但整洁平坦,弯道处红白相间的防护栏格外显眼。“要在3年前,走这段路最少得1个小时。”张才明告诉我们,几年前,这条路还是特别简易的村道,起伏不平,加上排水不畅,低洼处的路面年年都会被雨水冲毁几次。

  采访中了解到,这几年琅峪村的百合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每年两季的收购旺季都是货源充足,但收购商一听要去琅峪村,因为路不好都不愿来,所以这些年琅峪村的百合很难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2013年以来,市区两级联扶单位筹措资金171万元,对琅峪沟口到琅峪村的近5公里山路进行修整,拓宽部分路面,并在急弯难行处设置警示路标。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联扶单位协调资金7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的22条小街巷,总长度近万米。

  “路好了,不仅老百姓出行方便多了,更主要的是来琅峪村收购百合的客商多了。可以这样说,这条路是今后琅峪村农民的致富通道。也是琅峪村奔小康的希望之路。”正在琅峪村驻村的市人大干部陈瑞告诉记者,路好了就不用担心鲜百合运不出去,也不用担心收购商来不了。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旅游发展、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每条通畅工程都建设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舒心路和致富路。

  C

  创新融资渠道建设农村道路

  虽然是农闲季节,但在永登县武胜驿镇大川公路上,不时有小汽车和农用车通过,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更成了一道乡村风景线,这条投资500多万元,总里程17.5公里的昔日“搓板路”,成了今天名副其实的致富路,村民们形象地评价说:“雨天不沾泥,晚上不挑灯。”

  面对农村公路建设筹资难题,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积极争取贷款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努力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如“一事一议”等多形式修建农村道路,改善群众出行加大农村公路投入力度,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的群众感触最深。位于打磨沟的“愚公坪”果菜种植基地,有800亩的桃树基地、十多座塑料大棚,是典型的陡坡山地,村里家家大都在此耕田种地。早前,因为没有一条宽敞平坦的田间路,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因颠簸屡屡受损,村民们务庄稼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真是苦不堪言。

  今年,村里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落在修路上,通过村民“商议”、党员代表“提议”、村两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这项财政奖补28.9万元、群众自筹19.4万元的田间道路,最终实现了长1.2公里、宽2.5米的水泥硬化,村民们从此运输方便,致富也有了希望。

  “尽管我市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市农村公路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市交通委有关人士说,今后将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运营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推动农村道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

  修路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路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我市而言,农村道路建设对精准脱贫意义重大,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保障。

  4年来,我市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中抢抓历史性机遇,加快了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和畅通。一条条穿山通村之路,如今正为贫困农民推开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门……

  事实证明,农村道路建设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就会离农民越远;农村道路建设得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就会越快。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改善农村地区交通状况是扶贫攻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因此,今后我们应加大建设与畅通力度,让农村道路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之路、小康之路、幸福之路。

  双联故事

  死胡同变成“快车道”

  “以前出门,别说开车,就是步行也不好走。现在好了,这李九公路一修好,我们卖果卖菜都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李家沟这条死胡同被打开了,上通皋兰下通兰州了。这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谈到修建的道路,皋兰县九合镇李家沟村的村民们指着面前新修的公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顺着村民们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投资800多万元全长11公里的李家沟到九合通村公路,犹如一条明亮的飘带,施施然飘动而至,为大山深处的李家沟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筑起了“快车道”。“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慢慢好转了。以前路不好,外面进来收购的果菜贩子少,价格上不去,就算产量上去了,也卖不上几个钱,道路通畅了,村里的发展就有了方向,特色农产品的销路有了保障,最主要的是农民有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村民韩文生说。

  的确如此,李家沟村人能富起来,离不开农村公路的畅通。现在,大批特色农产品畅销山外,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发展思路变了,这个村庄也“活”了。

  □记者艾琳董永前文/图

  方案解读

  兰州市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一)总体目标

  按照我市交通扶贫建设目标比全国目标同期提前五年、比全省目标同期提前两年的扶贫攻坚要求,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完成全市所有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基础上,重点对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然村道路进行硬化;对居住相对分散、地形条件较差的自然村道路逐步实施砂化。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同时,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升级改造一批重要的县乡道,适度推进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加快推进三路一危”(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桥)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二)年度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建制村通畅率100%;完成2015年91个脱贫村农村公路536公里建设任务,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全覆盖,全市75%的自然村、村社道路通硬化路。

  ——到2016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自然村80%的通硬化路。

  ——到2017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自然村85%的通硬化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

  ——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自然村90%的通硬化路;居住相对分散、地形条件较差的部分自然村通砂路。

  ——到2019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自然村95%的通硬化路。

  ——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具备条件(居住相对集中、常驻人口在100户以上、地形条件较好)的自然村100%的通硬化路;居住相对分散、地形条件较差的所有自然村通砂路。

  (记者艾琳董永前)